“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融中西医学各自优势为一体,发挥传统中医特色,提高西医药学,两者相互相成,实行互补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癌治癌道路。40余年来,我国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可谓硕果累累,成绩非凡。特别在倡导肿瘤“综合治疗”的今天,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就更显其优势和特色,从临床看,其主要优点可概括为:①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增加疗效,减少副反应,延长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②中西医结合对肿瘤的诊具有思路广、方法多、指标全面的特点。③中西医结合诊断手段较客观,治疗措施较有力,对病情转归的判断较准确。④中西医结合对晚期肿瘤病人的对症治疗中有独到之功。
①中西医结合提高癌症外科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并发症
凡能行手术切除的肿瘤均应手术切除治疗,通过手术可极大限度地减少病体内的癌细胞数目,使宿主与癌细胞比势改变有利于宿主,也可有利打破癌细胞的免疫封闭。但手术造成的损伤和破坏则可用中西医治疗使之恢复,特别是中医药在此的作用值得重,许多外科专家对围手术期的中医药治疗的作用充分肯定,这方面是值提倡和推荐的。其主要作用如下:
术前配合中医调理,纠正阴阳的失调,可扩大手术适应症.临床常选用补气养血、健脾及滋补肝肾之品,四君子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六味地*汤等。
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可促使术后脾胃功能的调整,气血得以恢复,对术后康复,免疫功能的提高有一定疗效,为进一步接受放、化疗打下基础.临床常选用调理脾胃、补养气血、理气。术后配合中医药治疗,可提高近期生存率,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临床常依辨证与辨病结合,在扶正基础上加相应的抗癌中药。
②中药与放疗结合
目前研究表明:中药与放疗结合可以减少放疗所致的*副作用.中医认为放射线是一个热性物质,其在杀伤癌细的同时,亦作为"热*"作用损伤人体气阴,临床中,我们常选用益气养阴、凉血解*之品,如:沙参、麦冬、玉竹、紫草、丹皮、生地等以减少*副作用.对于放疗而致的皮肤及粘膜损伤,中药外用亦有很好的疗效.此外,中药与放疗结合提高放疗的临床疗效.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病变部位癌细胞的氧含量,使乏氧癌细对放射线敏感,从而增加放疗效果.临床常选用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赤芍等.
③中药与化疗结合
化疗药物治疗近几年发展很快,疗效亦确切,但化疗所引起的*副作用亦为众所周、知,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而中药与化疗结合一方面可以减少或减轻化疗的*副反应.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癌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增加临床疗效.
化疗局部反应的中医药治疗:化疗药物长期刺激的静脉炎可选用金*膏、龙珠膏等外敷.
化疗全身反应的中医药治疗: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常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中医治疗主要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常选用旋复花、代赭石、姜半夏、砂仁、焦三仙等.骨髓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及白细胞的下降.临床中,我们采用补肾活血之法,疗效甚佳.常选用:补骨脂、女贞子、*精、枸杞子、鸡血藤、当归、山萸肉、桃仁、红花、赤芍等.
④预防肿瘤复发转移,阻断癌前病变。
活血化瘀能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和减少肿瘤的转移和复发。采用清热解*,清除内热,气血流行通畅,恢复机体的机能平衡,增强抑制癌细胞繁殖的能力,使某部位的癌瘤得到控制或治愈。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痛苦症状的改善比控制癌症的发展似乎更有意义。如疲乏、便秘、食欲不振、手脚麻木等。解决好这些症状对改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
食欲不振:有很多肿瘤患者一定都有这样的经历,本来胃口还凑合,结果一做化疗、放疗,食欲立刻下降,亲戚朋友给带了一堆山珍海味,也引不起丝毫兴趣,严重的甚至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导致体质急剧下降,治疗无法继续,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和疾病的治疗。这是由于:肿瘤组织本身分泌的物质有时可抑制食欲;放、化疗的副作用也可引起厌食,尽管止吐药可控制呕吐,但无法减少厌食和促进食欲;消化系统肿瘤本身影响消化功能的正常运转,如肝癌、胰腺癌等患者常有厌食现象;肿瘤合并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可杀灭消化道正常细菌,使消化能力下降,也可引起厌食;肿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如发热、疼痛、腹水、颅内高压等,都可引起厌食。
“放疗化疗食欲差,好饭好菜难咽下,恨病吃饭应坚强,多吃多喝身不垮”。迅速生长的癌细胞使人体消耗增多,而厌食的癌症患者因进食量锐减,引起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如不及时补充营养,短期内体重即会直线下降,促使机体免疫功能减低,加速病情恶化。所以,安排好癌症病人的饮食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认为,厌食是由于脾胃虚弱、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造成的脾胃运化受损、气机升降失调。我们临床中常采用神曲、山楂、连翘、茯苓、陈皮、鸡内金、炒白术、枳壳、焦槟榔、厚朴等药物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食欲。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山楂丸、保和丸、木香顺气丸等中成药,对改善某些厌食也有一定作用。
疲乏:尽管来我们这里寻求治疗的肿瘤患者有许多,每个人的症状也大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却惊人的相似:累!没劲!根据粗略的统计,至少有70%以上的肿瘤病人将疲乏作为一个重要的症状。实际上,我们这里所说的疲乏不是一般的疲乏,而是由癌症及其相关治疗引起的,称为“癌因性疲乏”。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fatigue,CRF)是癌症患者的常见症状,被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定义为一种扰乱机体正常功能的非同寻常的、持久的、主观的劳累感,与癌症或癌症治疗有关。国际上通用的对癌因性疲乏的症状描述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癌因性疲乏不同于普通的疲乏,它发生快,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不能通过休息来缓解。临床上可出现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癌因性疲乏同时还伴随相关症状,如疼痛、焦虑、抑郁、恶心、胸闷、睡眠差等。
大量研究显示,导致癌因性疲乏的相关因素有许多,如癌症治疗、贫血、药物刺激、恶液质、代谢障碍、心理不适、睡眠障碍、疼痛等。有研究表明成人乳癌和卵巢癌化疗患者中,癌症患者的疲乏症状与血红蛋白,胆红素和褪黑素水平有关。在结束治疗后的癌症生存者中,疲乏症状可持续数月或数年,其痛苦甚至超过疼痛或恶心呕吐。以往由于大多被简单地归因于癌症本身造成或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症状而未予重视,近年来随着治疗观念的转变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