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
TUhjnbcbe - 2021/10/16 18:08:00
北京治湿疹的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39605.html

年7月2日-3日,“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ofASCO?China”在天府之国成都顺利召开。大会邀请国内多领域肿瘤学专家分别就ASCO会议中的精彩研究进行点评报告;同时设有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报告环节,对CSCO评选的年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进展和中国专家在国际大会报告的临床研究进行了总结汇报与探讨。在本次会议上,医院王峰教授介绍了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详情如下。

专家简介

王峰教授

医院肿瘤科一病区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河南省卫生科技领*人才

美国Georgetown大学访问学者

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杰出贡献奖(食管癌领域)

河南科技大学特聘教授、《食管疾病》杂志副主编

《中华肿瘤杂志》、《郑州大学学报》审稿专家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CSDE)中国分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肝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肉瘤、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副主委、常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理事

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外科临床研究进展

上海交通大医院李鹤成教授团队自年起开展PALACE系列研究,聚焦食管鳞癌免疫治疗,创新性的设计并探索了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在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的应用。PALACE-1研究证实了新辅助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方案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初步揭示了其潜在的疗效优势。该临床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EuropeanJournalofCancer。

医院陈海泉教授团队在JournalofThoracicOncology发表了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旨在阐明三野(颈胸腹)淋巴结清扫与二野(胸腹)淋巴结清扫相比,是否更能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长期结果显示,与食管切除术加二野淋巴结清扫相比,食管切除术加三野淋巴结清扫未能改善胸中段和下段食管癌患者的生存。

放疗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院赫捷院士团队在SIGNALTEANSDUCTTAR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构建个体化免疫特征以预测接受新辅助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的pCR率。研究发现,四基因免疫特征(SERPINE1、MMP12、PLAUR和EPS8)系统可用于预测食管鳞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医院赵快乐教授团队在RadiationOncologyBiologyPhysics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寡转移”食管鳞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SBRT)+化疗是一种耐受性好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此外,“寡转移”食管鳞癌的预后与“广泛转移”的食管鳞癌有很大不同,有必要对转移性食管鳞癌进行精准的分层治疗。

内科临床研究进展

由中医院*镜教授、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徐建明教授和医院陈赟教授共同牵头开展的Ⅲ期ESCORT研究,揭示了卡瑞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发表于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LancetOncology。ESCORT研究在中国43家医院开展,研究结果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显著延长了食管鳞癌患者患者的总生存期(OS),死亡风险降低29%。亚组分析显示,与化疗相比,卡瑞利珠单抗的各亚组人群均有更优的生存获益。

徐建明教授牵头开展的RATIONALE研究是一项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食管鳞癌、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显示,食管鳞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4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0.4个月,15.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中位OS未达到。该研究提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作为食管鳞癌和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具有可控的安全性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ClinicalCancerResearch。

*镜教授牵头开展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和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开放性、II期临床研究ORR达到8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7%,中位PFS长达6.85个月,中位OS为19.43个月,且不良反应可控、可预期。该研究成果于CancerCommunications发表。基于该研究结果,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诊疗指南》将“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化疗一线治疗进展期食管鳞癌”列入III级专家推荐。

转化医学临床研究进展

暨南大学肿瘤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何庆瑜教授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结合较大数量的临床样本分析,指出TGFβ2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相关,创新性地运用高通量筛选结合多种体内体外模型,率先发现白芷提取物欧前胡素可明显抑制食管癌细胞侵袭转移,为食管癌无创诊断预后分子标志物和用药选择提供新线索。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贾旭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CCL2基因敲除可降低小鼠肿瘤发生率,抑制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浸润,进而抑制肿瘤发展。

郑州大医院曹巍教授团队通过多组学联合的方法对食管鳞癌的表观遗传景观进行全面的描述。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介导的非典型WNT/β-catenin/MMP信号通路的激活和YY1/lncRNAESCCAL-1/核糖体蛋白网络可能为食管鳞癌发病机制。

王峰教授最后总结道:在食管癌领域,中国的研究者已经从跟跑前进到了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了领跑。目前免疫治疗已成为食管癌研究的主流,从单药走向了多模式的治疗。未来,食管癌的治疗也毕将迈向精准医学的康庄大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临床肿瘤学食管癌年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