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名中医李可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之中
TUhjnbcbe - 2021/5/9 14:53:00
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 http://www.wxlianghong.com/
前言

中气乃元气所生。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在不同时空对应不同的名称及其相应功能:土气、中轴、中气、中央戊己土、脾胃。

李可老中医认为:“彭子益先生以易论医,创河图五行运行以土为中心论,中气为轴,十二经(五脏、六腑)经气为轮,轴运轮转,轴停轮止,生命终结。此论后天胃气。”

案例-食管癌

患者:刘某,男,75岁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伴呃逆50天。简要病史:患者于入院前50天因饮食不节后出现胃脘部胀痛不适,嗳气,呃逆,口苦口干,纳差,无恶心、呕吐,无反酸,无心悸、气短,无腹泻,无发热及寒战,无黑便及脓血便,每因饮食不节或情绪不畅后上述症状加重,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缓解。为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经门诊以“慢性胃炎”收住入院。入院症见:胃脘部胀痛,嗳气,呃逆,进食哽噎感明显,口苦口干,欲饮水,易疲劳,怕冷,睡眠正常,大便干,沥青色,小便红,量少。形体消瘦,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细。简单查体: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腹壁静脉不怒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脏未触及,无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肛门外生殖器未查,脊柱无畸形,无叩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入院检查:

胸片:1.双肺纹理增重并右肺条索影,必要时行CT检查

2.双侧胸膜肥厚粘连

3.副鼻窦瓦氏位未见异常。

心电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电轴正中,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彩超:胆囊壁水肿,右肾缺如,其余未见异常。电子胃镜:进展期食管Ca,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中度)。男性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测定,1.1ug/L,癌胚抗原测定,3.0ug/L,糖类抗原CA-测定,36.0U/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ug/L,糖类抗原,16.3U/ml,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0.2ug/L;粪便常规+隐血试验:黑色软便,粪便潜血阳性,镜检未见异常。中医诊断:胃脘痛

脾胃虚弱

西医诊断:食管Ca

慢性胃炎急性发作

右肾缺如

慢性胆囊炎

逐症分析由博返约

胃脘部胀痛(中气不足己土亏虚厥阴下陷横逆)

嗳气,呃逆(阳明逆气)

进食哽噎感明显(中气不足,阳明逆气在上)

口苦口干,欲饮水(甲胆不降,真阴不足)

易疲劳(元气不足,萌芽无力)

怕冷(元阳不足)

睡眠正常

大便干,费劲(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阳明燥气太过)沥青色(气虚,血溢脉外)

小便红,量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气虚血瘀),苔薄白,脉弦细(中气)。

初诊:年12月22日

红参30g生白术90g茯苓30g生山茱萸10g炮姜30g蒸附片10g吴茱萸3g白芍10g乌梅10g

取两剂,每剂加水ml煎60分钟,取汁ml,分三次口服。

治法:健中气,厚土气,温萌芽,降甲胆。

二诊:年12月25日

服完上方后:胃脘部胀痛缓解40%,嗳气、呃逆减轻一半,进食哽噎感仍存在,口苦口干消失,睡眠正常,大便未解,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患者中气渐复,原方基础上逐渐加量,加强太阴己土之力,继续通过太阴之力解决阳明。

治法:健中气,厚土气,温萌芽,降甲胆。

生白术g茯苓30g炙甘草30g生山茱萸20g炮姜30g蒸附片10g吴茱萸(盐)5g白芍20g红参30g取两剂,每剂加水ml煎60分钟,取汁ml,分三次口服。三诊:年12月28日服完以上两剂药后,患者诉胃脘部胀痛明显缓解(好转90%),嗳气、呃逆消失,进食哽噎感减轻,无口苦口干,睡眠正常,解大便一次,稍干,色黑,小便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依据患者目前症状,考虑中气逐渐恢复,继续在顾护中气基础上承降阳明。生白术g茯苓30g炙甘草30g生山茱萸15g炮姜15g蒸附片10g吴茱萸(盐)5g生半夏15g红参30g取两剂,每剂加水ml煎60分钟,取汁ml,分两次口服。

按语

此病案直接从中气入手,小剂量的药物逐渐加强患者中气,且通过太阴己土之力承降阳明,比直接给降阳明药物疗效更佳,运用李可古中医学术思想,中药治疗疑难杂症,虽然不能使肿瘤患者的病灶消失,但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痛苦,进食量增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

本案例用药量特殊,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医生简介

朱建新,男,本科学历,民盟盟员,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第四批甘肃省名中医,兼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平凉市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平凉市医学会糖尿病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李可古中医学术流派的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吕英教授的真传弟子。擅长内科急危重症、疑难病、老年病诊治,近年来应用古中医理论和李可学术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治疗内科疑难病例及肿瘤病例取得了独特的疗效。在中风、糖尿病、痛风、脾胃病、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急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等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办公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中医李可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