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元宝.宜正月初二,谓之“开年”,按好多地方的老习俗,今儿是走亲访友拜年的日子。丰子恺先生在文章《过年》里就写道:“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除了拜年,年初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回娘家。虽然也有地方回娘家的习俗是在正月初三,但无论是哪一天,新春佳节里,以“孝”为善行之首的中国人,女儿们都要携夫带子回娘家拜年,以示对父母关爱和养育之恩的报答。人们往来走动,就免不了要聚餐。而聚餐的时候亲戚朋友经常会说:“饭菜赶紧趁热吃,要是凉了就不好吃了”。殊不知要是吃的太烫也是会出大事的。
食物过烫需谨慎
众多研究显示,进食过烫食物会增加口腔、食道以及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几率。不论是口腔还是胃肠道黏膜上皮,还是食道内壁,都由黏膜组成,十分娇嫩,其正常耐受的温度在40℃-60℃,一旦遭受到50℃以上的高温刺激,就容易损伤,更可能烫伤。黏膜初次“受伤”时会表现为水肿、充血,黏膜下的组织发生改变,而经常吃火锅、麻辣烫等又烫又辣刺激性又强的食物,会周而复始地损伤黏膜,且往往是黏膜尚未修复,就又遭重创。长期反复刺激,人体食管“黏膜屏障”就会被破坏,会使得水肿的黏膜发生异形性改变、不典型增生,最终导致癌变。吞咽不畅要小心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多种因素相关,除了食管癌本身存在一定的遗传易感因素外,还和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有极大的关系。吃饭时打嗝,偶尔出现一两次没关系,如果反复出现,就要小心了。很多食管癌患者最早的症状都是反复的吞咽后出现哽噎或者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感。食管的其他疾病如胃食管反流、食管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也可出现进食哽噎和胸骨后烧灼或针刺感,因此并不能说有了上述症状就患有食管癌,但出现这医院检查,排除食管癌的可能。此外,有食管癌家族史的人群也应该定期做检查。生活方式是关键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预防病症的最好方式。首先,日常饮食不宜过快,尽量少吃过烫过辣的刺激性食物。如浓汤的温度可高达90℃-℃,立马下咽容易烫伤舌部、口腔、食道以及胃黏膜,久而久之便可诱发癌变,因此此类食物应尽量少吃。此外,平时吃饭也建议给饭菜“晾一晾”,白开水也待接近室温时再饮用为佳。其次,提倡大家戒烟戒酒,酒精对于任何黏膜都是强烈的刺激,不仅如此,饮酒的过程中抽烟还会将烟草中的致癌物从口腔及咽喉部带入食道,当酒精刺激黏膜导致充血时,烟草的致癌物质会更加剧对黏膜的刺激,诱发癌变。最后,饮食中应避免摄入亚硝胺等致癌物质,因此要少食或不食隔夜蔬菜、腐烂水果、发霉食物、市售咸鱼肉、腌菜以及各类炸烤食品。如今生活水平高了,对年饭的盼望不再是美食美味,更多的是讲究传统、情谊和氛围。但无论哪种习俗,无论哪种吃食,中国人的年,都离不开团聚和祝福两个主题。拜年,是一种传承,是一个团聚的机会,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回门是喜,团聚是福。“年初二,回娘家,表孝心,传孝意”,一年的忙碌,趁着新春佳节,与家人朋友团聚,觥筹交错间,也要时刻注意身体。编辑:王单单END版权声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