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治疗的概念及地位
(0分20秒-2分09秒)
概念:利用放射性核素所产生的α、β、γ射线及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不同质的X射线,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束、负л介子和其他重粒子等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
地位:肿瘤三大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化疗)之一,约有60-70%的患者需要接受放疗。
放疗对肿瘤治愈贡献较大,呈现逐年增加趋势。
中国放疗现状不容乐观,实际放疗病人仅占需要放疗人数的40%。
放射治疗在食管癌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分09秒-7分48秒)
放射线杀灭肿瘤的机制与细胞遗传物质DNA分子断裂有关。
食管鳞癌属于放射中度敏感肿瘤,放疗疗效较好。
适应症:新辅助放化疗/放疗,根治性放化疗/放疗,术后放化疗和姑息放疗。
禁忌症:一般状况差,心肺功能差或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系统严重疾病,有食管大出血或大出血先兆征象,食管瘘合并严重感染。
放疗计划及剂量
(7分48秒-16分51秒)
放疗技术包括:普通放疗,适形放疗(最常用),调强放疗,影像引导调强放疗和剂量引导调强放疗。
定位技术包括CT模拟定位和MRI模拟定位。
靶区定义包括根治性放疗,新辅助放疗和术后放疗。
根治性放疗包括大体肿瘤靶体积(原发肿瘤及转移淋巴结),临床靶体积和计划靶区。
计划优化五原则:从入射平面到靶区中心距离短;避开危及器官;射野边平行于靶区最长边;与相邻射野夹角不小于40°(补量小野除外);射野等中心点一般放置在肿瘤中心处,可考虑实际照射摆位情况进行微调。
不同放疗计划,剂量不同:新辅助放化疗(40-50.4Gy),根治性同步放化疗(50-60Gy),单纯放疗:(60-70Gy),术后放疗(45-60Gy)。
放疗并发症的防治
(16分51秒-20分50秒)
最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食管炎、肺炎和心脏损伤。
放射性食管炎:发生在放疗2-3周时,主要表现为吞咽疼痛等,治疗包括消炎、止痛及营养支持治疗。
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在放疗3个月内,主要表现为发热、胸痛和呼吸困难等,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及抗生素。
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率失常、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治疗包括减少危险因素,抗炎及抗血栓治疗。
放疗疗效评估及随访
(20分50秒-21分43秒)
随访手段:食管造影(观察黏膜)、CT及MRI检查(观察原发灶和淋巴结)、上消化道内镜/超声内镜(检测残余病灶)、PET/CT(检测远处转移)及病理学评估
随访频率:治疗结束后1-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内每6个月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
——智行和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