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是国庆后的第一周,许多同学正在经历体重上涨、精神不振(尤其抗拒上班)、肠胃不适等「节后综合症」。
别慌!本周,丢糖编辑部将推出「节后自救」系列,跟大家一起共同战胜以上困难!
身为吃货的可达楚,在胡吃海塞一假期后,就经历了一次小小的急性胃炎。
所以,今天我为大家贴心奉上「节后养胃避坑宝典」,希望能帮助大家认清号称可以养胃的「世纪大坑」,避免给疲惫不堪的胃雪上加霜,当然最重要的是——为下一次胡吃海塞打下坚实基础!
01
头号大坑:
uuuuuuu7
少吃多餐对胃好!
uuuuuuu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和我一样,过节在家这几天,遭到了来自爸妈的疯狂投喂,除了正餐的各种鸡腿排骨红烧肉,还有饭前饭后的水果酸奶小零食……
哎,真是一份可以体现在体重秤上「沉甸甸的爱」呢~
玩笑归玩笑,少吃多餐除了长胖,还有一个少有人知道的危害——伤胃!
对,它并不像各种谣言说的那样,可以缓解肠胃压力,相反,还会破坏肠胃自清洁功能,可能引发腹胀、腹痛、反酸等症状。
为什么少食多餐有这样的坏处?因为它会破坏胃和小肠都有的一种特殊功能——「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
大约每90分钟,胃和小肠就会来一次高频率高幅度振动,每次持续3~5分钟,确保食物残渣全部被「振」入大肠,阻止大肠内的细菌向上「回溯」到小肠。过程中,消化道的各器官也会分泌更多的消化液,帮助「清扫」肠道。
总而言之,对于肠道而言,这是一种重要的「清扫运动」。
不过,胃肠移行性复合运动只有在空腹时才会进行,一旦进食马上就会停止。所以少吃多餐,会导致肠胃没有时间做「清扫运动」。
缺少清扫,食物残渣在小肠里停留过久,大肠内的细菌也会趁机入侵小肠,造成小肠细菌过度增长。
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引起腹胀;气体压迫肠道,产生腹痛;同时这些气体也会迫使胃酸倒流进食道,造成反酸。
总而言之,少食多餐的胃,就像是「福报」下的疲惫社畜,全天12小时、每周六天随时待命,每次刚准备休息(摸鱼)就接到老板电话,完全无法彻底放松,这种感觉,你熟悉吗?
要破除这个坑也很简单:饿了就吃,不饿不吃,把每天的进食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更好,球球大家让胃也体会一下按时下班的轻松生活~
02
友爱の坑:
uuuuuuu7
趁热吃!
uuuuuuu7
我知道,咱中国人对「趁热吃」三个字,有莫名的执念。
请客吃饭、亲戚串门、朋友聚餐,总之,饭桌上的一切友好都从一句趁热吃开始。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趁热吃,对胃一点也不友好!
大家都知道,我们消化食物靠的是胃酸,而胃能不被胃酸腐蚀,是因为胃黏膜及其分泌的黏液附着在胃壁,防止胃酸侵入。
但是,黏膜也只是个「普通人」,它也有累的时候。在高温面前,它只是一层脆弱薄膜,任何刺激都会让它受伤。
这层黏膜和人体的温度一样,都是在36度左右。如果食物超过了这个温度,在40度到50度之间,黏膜还可以勉强接受。超过50度的食物,就会烫伤黏膜,引起胃灼热、胃发炎、胃溃疡、胃黏膜脱落……
黏膜受伤只是开始,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年,《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温度高食物和饮料与食道癌风险相关性」的论文,回顾了59项相关研究,得出「65度以上的热饮致癌」的结论。
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65度以上的热饮列入了「2A级致癌物」,仅次于甲醛、*曲霉*素、烟草、煤炭燃放等1级致癌物!
所以,看到好吃的别和饿狼扑食似的,忍忍啊慢点吃,胃是你自己的!
避坑方案:把「趁热吃」换成「放凉吃」。
要知道,越热越好吃其实只是舌头麻木造成的假象,真正美味的食物,是10-40度之间,适合体温的食物。
同时,放凉的米饭、土豆、红薯、南瓜等根茎类食物,抗性淀粉含量更高,有助于减肥。
所以,「放凉吃」,既美味又健康。
03
清淡养生坑:
uuuuuuu7
喝粥养胃!
uuuuuuu7
嗯,过节胡吃海塞,节后想悠着点,每天小米粥就小菜,清清淡淡养养胃。
你简直在玩火知道吗(霸总严肃脸)?!
喝粥,并不能养胃!
粥虽然又软又热,但胃这个器官,就是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来进行消化。
如果你老吃那些粥粥糊糊、吸收特别快的软饭、煮的稀汤和水,又烂又软的面条啥的……朋友,胃不光不会感谢,它还会责备你——软饭米糊根本没办法让它履行职责,它的消化能力反而会变得更差。
无事可做的胃只能开始摸鱼
尤其对于那些容易反酸、烧心的胃食管返流症患者来说,喝粥很可能会加重这个问题。
比如我,就是一个踩坑受害者。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喝红枣山药粥养胃,结果,毫无卵用。经常胃酸反流,尤其是午休的时候,胃酸顺着食道涌上来,打个嗝就觉得自己嗓子火辣辣地疼。
大家千万要引以为戒!!!
避坑方案:要不,咱喝点汤?
04
雪上加霜坑:
uuuuuuu7
胃疼吃点面食!
uuuuuuu7
面食看着软fafa~,总给人一种好消化的感觉。
我姐有很严重的胃炎,每次胃疼吃不下饭,大娘都会给她准备一个暄软的馒头——可这样并没有让她更好受。
因为在小麦、大麦、黑麦中,存在着一种不溶于水的混合蛋白质,叫做麸质(我们更熟悉的名字是面筋)。
它最主要的成分是谷蛋白和醇溶谷蛋白。这两个家伙一遇到水就会发生形变,变得黏黏糊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起形成蛋白质弹性网状结构,能像气球一样锁住空气。
拉面的劲道,馒头的暄软,蛋糕的蓬松,都是因为有它。
但是,当面筋到了胃里,就没有那么可爱了。它会像一团充满弹性且粘稠的胶水,让胃难以消化。
在YouTube上的一个播放量超过万的厨房科普视频中,主持人将高筋面粉(面筋含量高的面粉)做的面团用清水冲洗,最终得到了一团麸质。
为了证明它的弹性,主持人当场用它吹了个气球!
好像我们小时候可以吹泡泡的胶水
此外,麸质还存在过敏人群。对于一些无法完全消化麸质的人来说,摄入麸质会出现麸质过敏、乳糜泻、麸质不耐受这三种不良反应,导致反胃、呕吐、胃胀气、胃抽搐、胃食管反流等各种胃部不适的症状!
避坑方案:过敏的小伙伴一定要寻找替代品!其它同学就少吃点!要不然就吃椰子粉、杏仁粉、蛋液、菜花等(一个低碳水面食爱好者的最后挣扎……)做成的「进阶版面食」!
05
吃货最爱的坑:
uuuuuuu7
饭后水果助消化!
uuuuuuu7
对吃货来说,饭后来点水果是常规操作,不仅能「溜溜缝」,还能「助消化」~
其实,水果中含有不少单糖类物质,极易被小肠消化吸收,而我们正餐所吃的主食和肉菜,大都是含有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胃内需停留一段时间才能被消化完。
如果你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正餐食物就会阻塞消化快的水果,所有食物在胃内搅在一起,很容易引起胀气、反酸和便秘。
你是吃爽了,却给胃留下了一堆烂摊子……
避坑方案:如果要吃水果的话,至少要在餐后半小时吃,或者在两餐之间吃,如上午9-10点,下午3-4点~
最后的话
uuuuuuu7
总之,你想节后养胃的话,应该:
听从胃的领导,饿了就吃,保证各种营养;
尊重胃的感受,饱了就停,拒绝餐后零食;
改善胃的功能,别信谣言,粥面少吃为妙。
如果你身边也有过节吃得太猛or被错误养胃常识坑了的小伙伴,欢迎转发给Ta~
祝全天下的吃货,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胃鸭!
参考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