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全球有20余万人死于该病。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国家,年平均死亡率为14.59/10万,占消化道癌发病率的第一位。
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黏膜的恶性肿瘤,在食管的上、中、下段发病有一定的差异,中段发病率最高,占50%以上;下段次之,三分之一左右;上段最少,5%左右。
食管癌的发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学者认为与长期大量吸烟,饮酒过量,饮食过快、过热,食物粗硬,多食刺激性强烈的食物,如熏制、腌制、霉变食物有关。而食管黏膜白斑病,食管炎,腐蚀性食管灼伤,食管局部损伤和食管狭窄是本病的癌前期病变。食管癌的发病率与当地霉菌污染,营养不良,缺少新鲜蔬菜,微量元素铁、锌的含量低下有关。
中医学文献中很早就有对食管癌的记载,《诸病源候论》中曰:“忧恚则气结,气结则不宜流,使噎,噎者,噎塞不通也。”又有记载:“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在胃口之上,未曾入胃,即滞痰吐而出。”食管癌属于中医学“噎膈”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食管癌的病因由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肥甘和辛辣,或食物粗糙、霉变引起,久而食道脉络受损,血淤热毒阻于食道而发病。情志内伤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内经》曰:“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景岳全书·噎膈》亦曰必以忧愁思虑,积劳积郁,或酒色过度,损伤而成。”食管癌的发病率随年龄而增加,50至64岁为发病率高峰,可见老年肾亏津涸,正气虚损,食管失于濡养亦是成病之因素。
食管癌的病位在食管,但与肝、脾、肾、三焦密切相关,气血津液不足,脾肾虚损为本;气滞、血淤、痰湿、燥热为标,因虚致癌,因癌致虚,因而在治疗时要标本兼治。
中下段的食管癌首选手术治疗;放疗损伤较小,适应范围广,对于早期食管癌及上中段食管癌疗效不低于手术。中医药治疗与手术、放疗、化疗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中医治疗可以贯穿于食管癌治疗的始终,能提高生存质量和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