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择校只需1年,人生却要用100年
TUhjnbcbe - 2025/5/3 18:02:00

高考还是留学?

体制内还是国际部?

“成绩不好,国内读不了好学校,去留学吧!”“我不喜欢应试教育,希望发展兴趣,开拓眼界,去留学吧!”

这是在和学员沟通时,得到去留学最多的答案。

初升高时,我们只花一年时间决定未来方向,但是伦敦商学院教授LyndaGratton和AndrewScott出版的书籍《百岁人生》告诉我们,当未来大部分人都可活到岁,那时候你又应该如何看待你的生活、工作、自我价值呢?同样,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教育呢?

01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目前的教育

年2月25日,罗马尼亚数学大师赛美国代表队获三块金牌,中国队总成绩排名第6,且第三题被“团灭”。在国际奥数竞赛(IMO)中,美国队继续获得、、年冠军。我们以前所自豪的奥赛,这些年却被美国等国家不断超越。

回想在某家长论坛看到的,中考失利,学生对于教育的批判,和家长怒怼的中考感言,都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孩子忙着考试,家长忙着跑学校;孩子在日夜里坚持,家长在风雨中坚守;孩子批判一考定“终生”,家长责怪自己“无能”。全家对于教育的付出,到底又收获了什么?就算这次赢了,获得了尊重,就一定是“成功”的吗?

孩子感言节选(来自兰西小屋论坛)

家长回复节选(来自兰西小屋论坛)

喜欢刘慈欣的小说,看了他推荐的最初影响他一生的科幻小说《与罗摩相会》。讲述的是,有一天一艘飞船进入了太阳系,人类对它各种猜测,有诺亚方舟派、有毁灭派、有殖民派等。派遣科学家去它内部探索,最终飞船却以完全超过人类认知的方式行动了。反思我们此刻对于成功的定义,苦苦追求的“分数”,是否也像地球人一样对于“罗摩”的探索呢?我们竭尽全力在A圈的努力,却梦想着B圈的结果,我们错误的将偶然的交集当做成功的模板,但实际却是两个不同的宇宙。

02

放眼“千年”,什么样的教育才是需要的

●过去:文艺复兴,科学觉醒

斯大林说:“落后就要挨打。”对于中国近代史影响最深的,还是欧美列强用大炮打开了近代的大门。欧洲发展的分水岭,由文艺复兴开始,人们从神本位到人本位,从侍奉上帝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择校只需1年,人生却要用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