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可以说,家庭的幸福直接决定了人生的幸福。一个温暖的家可以给人带来无穷的快乐!
3.8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
“最美家庭”或“平安家庭”的故事
今天
和小编一起看李刚家庭的故事吧↓↓↓
命途多舛
他们在石缝里顽强生长
李刚一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曾经让人羡慕的四世同堂。由于贤惠能干祖母年过八旬后身体每况愈下,需要儿孙们时时伺候床前;忠厚善良的大姐,幼年因疾病导致生活能力低下,难以操持家务;两个至爱亲人分别重症缠身,巨额开支如石压头;弱智外甥襁褓之中需要特别看护……
在这个命运多舛之家,众人理性面对艰难,敢于奉献担当;他们争做家务,抢干重活,生活中互相谦让,相互包容;危难时倾尽所有,鼎力相助,用和睦、友善、孝道、不向命运低头的人生态度,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命运交响曲,用“忠厚待人,孝义传家”的祖训和持久坚守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亲朋好友的尊重和街坊邻里的由衷赞叹。
用谦让凝聚姊妹亲情
李刚姐弟五人,上有姐姐二人,下有俩可爱胞妹。
大姐十岁时,不幸染上乙型脑膜炎,两次徘徊在死亡边缘。幸得善良、执着父母的不离不弃,将大姐生命挽回,但还是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五姊妹中,李刚为三代单传独子。自幼,他们便在祖父母言传身教下互敬互爱、友善谦和。
上世纪六十年代是生活物资十分匮乏的年代,家中子女众多,菜肴十分稀缺,偶尔一次的改善生活,大家也是互相推让,最后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让给大姐。
潜移默化之下,李刚成家后,父母家中遇有可口菜肴,大姐也会欣然受托,怀揣滚烫汤水,手提时令蔬菜送到弟弟家中。即使碰巧弟弟弟媳一时外出,大姐仍会不辞辛苦,固执地来回走上近5公里路程。单位同事良久观察后,无不感叹姊妹亲情的魔力。
正是在这样的传统氛围里,大姐49岁时才不舍离世。但大姐留下的弱智遗孤,大家仍然毫不推诿,轮流照料,直至其组建幸福家庭,众人才稍觉释怀。
用温暖恪尽孝道之责
李刚父母均在企业工作,一生忙碌,一世操劳,晚年更饱受病痛折磨。
其母古稀之年患上可怕的失忆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不仅趁人不备时经常出走丢失,更在78岁时,因站立不稳摔断右腿,导致大腿根部髂骨断裂,在手术无望的情况下,众姊妹服伺床前,轮番照料,直至慈母安然辞世。
可以告慰的是,李刚亲自陪伴照顾母亲饮食起居达八年之久。
无独有偶,父亲在其73岁时,亦检查出脑心室外肿瘤。为不影响老人情绪,子女们编造善意谎言,九年来先后请来17位保姆照料,均因习惯不同,爱好迥异先后借故离开。
父亲不忍子女工作繁忙,分身乏术之苦,年82岁高龄时主动提出到市民政局福利院尝试,在护理人员精心照料和子女们不间断的看护中,老人乐意接受了新生活。
三年来,在家子女每周挤出时间,备足零食,轮流上门嘘寒问暖,并时常多买些食品送与父亲院友一起品尝分享。
护理人员和院中老人看到这一温馨画面,时常赞叹:老人有情,子女有义,这是李家上辈子修来的福啊!
用帮扶同蹬命运沟壑
李刚二姐一家也是历经劫难。正当年适逢企业改制,夫妻双双下岗;尝试小本生意养家,无奈投资错位,血本无归;二姐夫无奈外出打工。为节省开支,常常以残菜剩饭就餐。天长日久,不知觉落下病根,58岁被诊出晚期食道癌。
在二姐茫然之际,众姐妹纷纷解囊,陪同上北京,下武汉治病,前后耗费数十万元,终因病情恶化,59岁抱憾而去。但其临终前一再对至爱家人的无私援助表达诚挚谢意。
也许是苍天有眼,也许是亲情动人,同样的事发生在李家,却又有了峰回路转的结果。
年春夏之交,正直豆蔻年华的李刚爱女因平时忙于工作,忽视了正常的饮食规律,医院诊断结果,方知已是肠胃严重疾患,面对医保的限制范围,巨额医疗费用必须自筹的窘境,姊妹们又纷纷伸出热情双手,他们想方设法,借筹并举,终于在其爱女手术关键时刻解燃眉之急。爱女得以劫后重生,如今已踏上新的征程。
用友善共享邻里和谐
李刚任职于档案局,初期住宿与市政府机关大院内。后为照料年迈双亲,其大部分时间都暂住在市农资公司家属区。因此,与街坊邻居和谐相处是非常注重的生活细节。
一天中午,他刚安置好父母饮食,不料推开房门,只见对面胡姓邻居家房门大开,一陌生客户正伸首探问,却无人应答。见此情景,李刚推测是房主人有事外出后忘记锁门。他立马问明情况,忙去端来茶水和板凳,陪着客人闲聊起来。
一个多小时后,不见了兜中钥匙的房主心急火燎般赶回家找寻,待了解详细情况后,竟激动地不能言语,只是一个劲地握手点头致谢。
多年来,他无论是在老宿舍或是新社区,只要年事已高,文化欠缺老人征询国家相关福利政策,他都会依据法规尽其所能耐心解释;邻居办理房产证,他会详细告知办理程序;甚至楼道中邻居们随手丢弃的果皮纸屑、门口堆放的垃圾袋,他也经常热线帮忙清理,甚至有时手机收到停电停水通知短信,他也会挨家挨户转告提醒……
细微之处见精神,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邻居们看在眼里,暖在心上,笑意也逐渐浮现在脸上,邻里之间的所谓生冷关系也愈发变得和谐友爱。
日本著名作家、中日友好“和平使者”池田大作显示曾经说过:“没有和睦的家庭,便没有安定的社会。”和谐社会要靠我们每一个人用心描绘,平安家庭更需大家携手并肩共同创建。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爱心,注入真情、见诸行动,即便再多的艰难坎坷,邻居间、家庭中也会有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长久的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