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做不忘初心的追梦者
徐菲,山东青岛人,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7月来校工作,承担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张量分析、最优化方法、高等数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现为数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教研室教师,数学系党支部书记。
徐菲老师在工作中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始终坚守走上教师岗位的初心;不计较个人得失,以共产党人吃苦在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教育园地里唱响了爱的奉献之歌。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三尺讲台挥洒青春
年7月,徐菲老师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一名教师,在讲台一站就是15年。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徐老师始终坚持不懈,兢兢业业,坚守走上教师岗位的初心,保留对三尺讲台的倾心与热爱。
来校第一年,徐菲老师一口气承担了运筹与优化、最优化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5门课的教学工作。一个学年教授5门新课,对于资历丰富的老教师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更何况是毫无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5门课,5本教材,成百上千的学生,熟悉教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从课上到课下,其紧张、繁忙程度可想而知。回想那一年的教学生活,徐老师坦言,不是在备课,就是在上课,为了第二天的课程准备到凌晨两三点钟是常有的事”。
如此的工作压力和节奏,徐老师没有一句抱怨,反而浑身充满了力量。她常说:每位同学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我们就是那浇花的人,看到同学们在我们的浇灌下一点点地绽放,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在徐菲老师看来,把看似枯燥、抽象的数学类课程上好,需要同学们的配合更需要老师的智慧。上过徐菲老师课的同学都知道,她上课有一个习惯——课堂上从来不看教案,讲课完全脱稿。这个习惯督促着她不断在备课上下功夫,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的原则,即使到深夜也一定要把课备好,把作业批改好。她所教授的运筹与优化课,包含了大量的定理证明,这也是这门课的难点所在。为了达到最优的课堂效果,每一节课课前,徐老师会把课上用到的推理在草稿纸上推导、证明3遍,并把教学提纲在脑子里过3遍。
15年过去了,徐老师已经从一位年轻教师成长为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课程内容她已经非常熟悉了,但课前把教学提纲、难点重点过3遍的习惯被她保留了下来沿用至今。她说:选择教师,选择三尺讲台,从没有后悔过,被学生需要是一种幸福,也是督促个人前进的动力。”
不忘初心用爱育人
从教以来,徐菲一直奋斗在教学、科研工作一线,担任班主任,还是数学系党支部书记。担任班主任期间,徐老师不走过场,创立了“午餐会”,认认真真了解每个学生。她始终相信,只要学生感受到你心中有爱,是真正为他们着想,就会乐于倾诉和倾听。为此,她把“约会”地点定在餐厅里,大家都很随意,谈话气氛非常轻松,经常洋溢着欢声笑语。同学们会介绍自己的个人、家庭情况,谈谈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徐老师结合自己和他人的学习经历、经验给学生提建议。
徐菲老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用统计学专业的张晶晶、史延美、康凯欣3位同学跟随徐老师申报了青岛科技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成功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从阅读外文文献到开展算法研究,从修改算法到进行仿真实验,从论文的写作到最后的修改,每一步,每一天,都有徐菲老师的陪伴和指导。“有一段时间,徐老师从四方校区上完课后再来崂山校区和大家讨论项目进展情况,4个人聚在一起商量、讨论,经常忘记了时间,一抬头已经是晚上10点以后了。”张晶晶说,这让大家十分感动。”
徐老师所在的数学系承担了一系列全国数学建模类竞赛项目的培训工作,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选拔与培训模式。对于所指导的同学,徐菲老师从不吝啬自己的时间。集训期间,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不畏艰辛,每天到学校指导,陪着同学们修改论文。徐老师严谨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极大地感染着每一位同学,使大家一直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为竞赛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徐菲老师就是这样,总是尽最大所能帮助学生。除此之外,她还常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