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医院中医首席专家霍永兴数十年来据典辨析、疑病索解,俯身临床、总结临床、升华临床,在中医肿瘤临床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医院自己创制的中医肿瘤“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疗法”治疗各类恶性肿瘤。“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疗法”打破了传统治疗仅仅以消除肿瘤为目标的局限性,从整体出发围剿癌细胞,“扶正而不恋邪”“袪邪而不伤正”,克服了传统疗法治疗后肿瘤仍然转移复发的不足,降低了肿瘤治疗后转移和复发几率,自临床应用以来,已成功救治了众多濒危患者。霍永兴在“扶正祛邪抗癌消瘤疗法”这一新思路指导下,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中医肿瘤治疗在攻伐癌瘤时,必须坚守住不伤脾胃这条底线。
中医治癌,为什么要守住这条底线?
有胃则生,无胃则死:脾胃在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
霍永兴介绍说,在人的五脏六腑中,脾胃同属消化系统,由于它们在位置上同居中焦、在水谷精微的受纳、消化、吸收、输布过程中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中医习惯将脾胃合称。
脾胃在维护机体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是因为人出生后终其一生所需的能量,都是从饮食而来的。而所有的饮食,都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其中胃主受纳、通降,就是接纳、消化食物后,使糟粕下行进入肠道排出;脾主运化,就是把水谷之精微也即气血能量输送到全身。脾和胃阴阳互济,相反相成,共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脾胃之气即是中气,假如脾胃之气不足,则元气无所养,就会导致机体虚弱,百病丛生。
扶正培本时,应特别重视健旺脾胃
扶正培本时,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健旺脾胃?
霍永兴提出,中医认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肠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胃气虚弱可导致正气亏虚,一旦正虚严重到不到驱邪外出时,易使致癌因素蓄积体内并发而为形之物,这就是肿瘤产生的原因。
再者癌肿产生后毒邪积聚,反过来又会耗伤胃气,形成恶性循环,使正气弛弱日渐严重,进而影响肿瘤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霍永兴强调中医治癌在扶正培本这个阶段,需要特别重视调补脾胃。其目的在于使脾胃健旺、正气充盛,通过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来达到防止肿瘤转移与复发的目的。
中医认为胃气为养生之主,胃强则强,胃弱则弱,有胃则生,无胃则死。如果在癌症治疗过程中,不注意顾护胃气、忽视健旺脾胃,非但不能达到治疗目的,甚至会因正气溃散而面临“无胃则死”的不良结局。
攻伐癌瘤时,务必要守住“不伤脾胃”这条底线
扶正祛邪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根本大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什么是扶正?什么是祛邪?霍永兴介绍说,扶正就是扶持正气,其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调整人体阴阳、协调五脏安和,消除体内的致癌因素,使癌细胞发生递转;祛邪是指祛除身体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以消除肿瘤或阻止肿瘤发展,实现祛除病邪、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控制和消散癌块的目标,具体方法包括清热解毒法、活血化瘀法、软坚散结法等。
霍永兴提醒说,对于肿瘤大夫而言,把握攻伐的时机十分重要。一般只有当患者正气尚可而癌毒瘤猖獗时,才是攻伐最有利的时机。而更重要的是攻癌时,大夫必须要有一双善于辨识正邪双方博弈状态的慧眼,切忌大量使用峻烈之品,尤其是壁虎、蛇蜕、全蝎以及蟾皮之类有毒药物,以免事与愿违,损害脾胃之气,从而导致患者机体正气骤降,使治疗难以为继,出现不良结局。
霍永兴强调说,中医治癌讲究扶正与祛邪并用。相对而言,扶正容易把握,唯有祛邪也即攻癌时务必要小心谨慎,时时顾护脾胃之气,使治疗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正足邪去、邪去正安的目标,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中医治疗只有守住了“不伤脾胃”这条底线,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实现预期目标,避免出现不良结果。
霍永兴医院中医首席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会员
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会员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
专家简介:
曾执诊于北京、广州、天津等多家名院,中医临床实践经验40余载。精通中医用药方略,系统梳理了中医经典理论框架体系与各家学说的流变,临床提倡“治病求本”,注重整体观念,参合地域人群体质成因,强调对因施治,经过长期实践验证,疗效比常规辩证论治明显提高,主要致力于各种中晚期肿瘤的中医药防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方面有较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通过中医药调理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在改善放化疗病人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症状的同时,提高放化疗临床效果,延长患者生存周期。开创了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组方,在中医治疗中晚期肿瘤领域取得显著成绩,尤其在解决癌痛方面方法独到,疗效明显。
擅长项目:
肺癌、胃癌、食道癌、肝癌、鼻咽癌、骨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胆管癌、胰腺癌、脑瘤、肠癌等中晚期恶性肿瘤。尤其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与转移,减轻疼痛及并发症,提高生存周期等方面有丰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