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技能成才,也能报国全国五一劳动奖
TUhjnbcbe - 2025/1/17 18:03: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4月27日,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动员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其中,贵州10个集体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2名个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2个集体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此次,贵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张丽艳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砥志研思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作为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党员,张丽艳主要从事中药、民族药质量控制与新药研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五一巾帼标兵、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党员、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纵然有诸多荣誉加身,但她却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秉持严谨治学、爱心育人的理念,把以人为本地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只有实践才能验证理论,也只有理论才能够指导实践。”在张丽艳看来,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是做好科研工作的核心。因此,从业多年来,她始终积极带领学生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科研实践学习,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也成功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并多次带领本科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作为产学研技术骨干,张丽艳先后主持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贵州省重大专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2项(技术负责人),贵州省重大专项3项等;指导完成了1个5类中药新药、3个6类中药新药、9个8类中药新药、3个5类化药、4个化药9类、11个化药6类品种、10余个保健食品、30余个中药破壁饮片品种的产业化开发;获得了中药、民族药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余篇,出版专著3部;指导药企多次通过GAP、GMP、GSP认证;培养了大批技能型人才。面对如此硕果,张丽艳却并不骄傲。她坦言:“如果没有我身后的团队,就不会有如此丰硕的成绩。”在她看来,每一项科研成果绽放,都是源于整个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只有大家分工明确,合力而行,才能在未知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因此,张丽艳总是把自己掌握的本领向团队倾囊相授,不断提高整体战斗力,让大家形成凝聚力,让团队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下,勇于挑起大梁,通过精准把握科技政策、提供技术方案、协助项目申报、攻克共性难题,使得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正走出“象牙塔”。

张丽艳团队

不忘初心产研结合推动群众脱贫致富贫困,曾是贵州的标签。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张丽艳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坚持把个人追求与时代要求相结合,通过科研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回馈社会,使科技扶贫不单单是一个口号,同时也是真真切切的效益。“在贵州的贫困山区发展中药材产业不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也是人民健康的需要,更是山区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张丽艳看来,将中药材种植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大有可为。张丽艳及其团队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头花蓼、铁皮石斛药材种植技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并积极引导施秉等地的农户参与种植头花蓼、铁皮石斛等中药材,帮助他们创收入、发财致富。看到百姓因收入增长而喜笑颜开,张丽艳笑道:“头花蓼中药材当年种植当年见效,因此群众当年便能够获得收益,所以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上,头花蓼中药材产业是不错的扶贫产业。”通过多年来潜心科研攻关,张丽艳及其团队有效解决了头花蓼人工种植难题,实现了规范化、规模化种植,通过良种繁育、种源复壮、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攻关,建立了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使头花蓼亩产量从kg上升到kg,获得“施秉头花蓼”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障了头花蓼制剂工业化生产的产量和质量稳定可控。不仅提升了头花蓼单方制剂热淋清颗粒产品科技内涵,使其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十大名药等荣誉称号;获得香港、越南的上市销售,实现了苗药“出山出海”的梦想,成为了贵州省第一个出口创汇的苗药制剂。同时,头花蓼科研成果在“热淋清颗粒”产业链中得以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获得了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产业创新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热淋清颗粒也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贵州省基药目录,成为了贵州省的知名苗药。由于解决了头花蓼产业化的关键技术,头花蓼成为了大产业,热淋清颗粒销量逐年上升,在巨大药材需求量保证下,贵州黔西等地的农民通过种植头花蓼脱贫致富,实现了头花蓼种植技术无壁垒,药材有销处,农户得实惠,脱贫不反弹。不仅如此,因头花蓼适宜于贵州山区种植,这一现象更是为贵州山村药—旅观光打造了一条靓丽的风景线,真正做到了让农户有事可做,有钱可拿。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贵州推广种植头花蓼近4万亩,产量1.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培训农户余人次,解决了余农户增收,带动4万余人脱贫;热淋清颗粒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2.83亿元。

张丽艳正指导实验

与时俱进让科研成果绽放在田间地头张丽艳及其团队结合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首次引进浙江成熟的铁皮石斛栽培技术,经吸收、消化及再创新,实现了贵州铁皮石斛野生变家种、引种栽培,组培快繁等关键技术,并通过收集贵州省内外各主产区的铁皮石斛种质资源,开展品比试验、适应性试验及种植技术研究,选育了适宜贵州种植的铁皮石斛优良种源,制定了种苗繁育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不仅如此,他们还指导企业在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下坝镇建成了铁皮石斛种植示范基地,并进行推广应用,在获得国家铁皮石斛有机认证后,成果助推石斛产业成为贵州省十二大特色产业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以产品带动扶贫,张丽艳及其团队致力于铁皮石斛系列高精尖终端产品的开发与深加工,采用低温冷冻技术开发的中药口服饮片“鲜铁皮石斛粉(冻干工艺)”实现了产业化生产销售,推动了铁皮石斛的大量种植。当地农户通过土地租赁、项目分红等方式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精诚团结,便万关可攻。一个人的力量或许有限,但一群人的力量便是无穷。”在张丽艳看来,正是因为有了团队的努力与群众的支持,贵州乡村的美丽画卷才越发动人,而她也将收藏好这些珍贵的成绩,再度出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耕耘出不平凡的成绩。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王颖

编辑陈茜茜

编审刘丹刘钢

1
查看完整版本: 技能成才,也能报国全国五一劳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