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汉字大赛总冠军竟是浙大物理学霸,语言优秀
TUhjnbcbe - 2024/12/17 15:18:00

不久前,在湖南卫视的全民汉字挑战节目《神奇的汉字》第二季总决赛上,来自浙江大学物理学系的刘虎贲,力压一众实力选手,一举拿下了总冠军。

这位戴着眼镜,外表文质彬彬的男生,也通过一种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方式,撕掉了大家对于理工男“不解风情”的固有标签,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逆袭”。

—这是动听学院的第篇文章—

高中时拿过物理奥赛陕西省一等奖,年以陕西省全省前名的成绩考入浙大,大学时期作为物理系学生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每年还获得浙江大学一等奖学金,并在物理学术竞赛等活动中都有优异表现......

就以上这份履历来说,刘虎贲怎么看都是一名妥妥的物理学霸。

不过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标准的理科高材生,在今年七月竟然获得了湖南卫视《神奇的汉字》第二季的总冠军,这到底是什么操作呢?

因为自己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平时也经常在微博上分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刘虎贲在今年早些时候机缘巧合收到了节目组的邀请,参加湖南卫视大型文化综艺节目《神奇的汉字》。

与刘虎贲同期的参赛选手实力都很强,既有来自中文系的优秀学生,也有在博物馆担任兼职的讲解员,作为其中罕见的理科生,也是唯一的一名物理专业学霸,刘虎贲的这趟夺冠之旅也并不简单。

“第一周离擂主有点距离,第二周没进周末赛,第三周缺席,第四周对决阶段差1分输掉。第五周在最后时刻又以4分之差输掉,第六周终于成功,获得宝贵的擂主席位,抢到了决赛入场券,最后夺得总冠军。”

一次次登台挑战,屡败屡战,从不气馁,就连他也经常调侃起自己,“流水的选手,铁打的虎贲”。

刘虎贲在诗词歌赋这方面的积累,纯粹是自己的个人爱好,也许是因为小学语文课本里几篇简短的文言文,又或者是家住“十三朝古都”西安,从小在古卷书香中耳濡目染长大的缘故,从小便造就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方热爱。

刘虎贲平时喜欢收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和书本,一看就停不下来,平时去旅行时看到景点古迹上的一些诗词语句,也会用心记录一番。

夺冠后,刘虎贲并没有被冠军光环所困扰,他说,“无论是在赛场上,还是社交网络上,我都希望能传播我们的传统文化,展示更好的自己。”

我们常说“大隐隐于市”,真正的高手往往是一些不起眼人物,除了理科学霸跨界夺冠之外,在近几年的汉字语言文化类节目中,我们也见证了不少普通人在荧幕前的“逆袭”。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作为一个普通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凭借着自己对诗词的热爱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夺得总冠军,包括北大博士在内的众多文学专业资深选手都成为了他的手下败将。

雷海为出生在湖南省邵阳市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亲虽然一辈子都是农民,但是却满腹诗书,十分热爱古诗词,经常会把一些耳熟能详的诗词抄在纸上再贴上墙,在家中浓厚诗词氛围的熏陶之下,也让雷海为从小就对中华传统诗词歌赋心生热爱。

踏入社会工作后,雷海为先后做过销售员和广告公司职员,这几年随着外卖行业逐渐兴起,雷海为又成了一名外卖小哥。

在外打拼多年,换过无数工作,但无论再辛苦,他都从来没有放弃过古诗词,把所有的零碎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在诗词的海洋中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

出于对古诗词的热爱,雷海为在朋友的建议之下报名参加了第三季诗词大会,当时没有人看好这个来自杭州的外卖小哥,他不像其他选手一样来自高等院校的文学专业,自己的大专学历还是工作之余考出来的,但是他却凭借实力一路走到了最后。

在决赛阶段,与雷海为对战的是夺冠热门人选,北大文学硕士彭敏,他曾是《中国成语大会》的年度总冠军,也是《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的老常客,在现场,雷海为却凭借自己沉着冷静,处变不惊的表现,成功击败强劲对手,一举捧得桂冠。

一夜成名之后,雷海为平静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做着辛苦的工作,闲暇时间默默地欣赏诗词,认真地读书,积累自己的才华。

很多人都前来找雷海为做广告,也有公司想要将他包装成网红,甚至有人为他开出一百万的年薪,但是都被雷海为拒绝了,他反而选择去成都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去教孩子们学习诗词,将爱好和生活结合起来,用另一种方式去延展自己的诗词梦想。

除了完成人生逆袭的雷海为之外,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朋友,相信一定还会对来自兰州的小男孩沈子杨留有深刻印象。

当时年仅六岁半的他,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不俗的诗词积累,他从1岁多就开始在妈妈的带领下接触古诗词,如今不但能熟背多首古诗,更是熟读《千字文》和《唐诗鉴赏辞典》等经典诗词名篇。

有些人会质疑这个孩子只是机械性地会背诗罢了,但是通过节目,能直观地看到,不论是应对来自主持人的提问,还是与嘉宾之间的互动,沈子杨都能轻松应对,而凭着一股机灵劲儿以及幽默可爱的形象,他也用实力征服了全场的观众。

不论身处哪个时代,古老的汉字一直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当汉字脱离了原有的四方格,便需要我们用声音去赋予文字色彩,在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的过程中,便诞生了我们最动听的中国话。

而古诗词,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献给我们最有价值的一份瑰宝,它经过时间的筛选,凝练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精神传承与艺术之美,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

现代社会,我们时常会强调学习口才对于语文教学的帮助,但其实,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反过来同样能帮助我们在语言学习上更进一步。

语文学习也不仅仅是为了应试教育,通过古文、诗词、经典文章的日积月累,更有助于培养个人出色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际能力。

优秀的主持,不应该只是一个话筒架子,文学底蕴是一个主持人的底气,“肚子里没货”,显然走不长远。

优秀的记者,不应该只是一台提问机器,文化素质是专业采访的基础,“腹中无书卷”,对话终究只能浮于表面。

就像读诗词,语言的学习更强调日久才能见成效,它或许不能一夜之间改变命运;但一直坚持读下去,当量变成为质变的那一天,它便会成为你逆袭人生的钥匙。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如今才能在荧幕上看到“理科生不善言辞”、“外卖小哥不懂诗书”这些惯性标签被一一打破。

学习中国话,无关年龄,更无关职业与身份,它是象征华夏民族身份的文化符号,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感受其中的魅力。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字大赛总冠军竟是浙大物理学霸,语言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