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获得了“‘七五’普法中期全国先进县”“全省法治创建先进县”等荣誉称号。今年,沂南县抓住“八五”普法开局之年契机,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法治文化蓬勃发展,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宜业宜居宜游沂南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优化文化品牌结构,绘就“宜游”美丽画卷
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传承。注重发掘、总结沂南党史中的红色法治资源,探索法治旅游红色路线,利用红色资源把“法治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发挥好沂蒙红色影视基地、沂蒙红嫂纪念馆、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纪念馆、新立村红色研学体验区、《跟着共产党走》歌曲诞生地等一批红色旅游景区作用,推出以党性教育、历史纪念、法治宣传、红色影视、研学体验等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法治旅游红色路线经验被国家级媒体采用推广。
推动优秀传统法治文化转化。借助历史资源优势,弘扬诸葛亮法治文化思想,举办诸葛亮法治思想座谈会等活动,传承中华法系的优秀思想和理念,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使诸葛亮法治思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将法治宣传与历史文化、沂蒙精神、民俗民间文化相融合,丰富沂南法治文化内涵,打造的“天使工程”法治文化品牌得到了广泛认可,是全市唯一入选的全省司法行政文化品牌。
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提升了张庄镇法治文化公园、沂南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汶河湿地《民法典》主题公园、大庄普法小镇、蒲汪法治文化广场等一批内容丰富、贴近群众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沂南县张庄镇法治文化公园被命为“全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沂南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被评为“全市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沂南县长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被评为“全市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为沂南全域旅游增添了法治文化内涵。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创造“宜业”发展前景
完善法律服务代理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和推行律师行业服务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代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成立沂南县企业法律服务团的通知》等文件,组建了县、乡镇两级法律服务团队。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摸清全县企业底数,根据企业规模及当前运营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中小微企业法治体检。法律服务队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常态化,现场解答法律问题,提出法律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进行合同合法性审查、查找制度漏洞和法律风险。
开通公证服务企业绿色通道。以服务民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采取发放需求反馈告知单等形式,听取民营企业发展中市场、融资、转型等困难和问题,开展公证法律咨询、现场办理公证等活动,在贷款融资、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等方面找准公证服务的切入点,结合民营企业在借贷、购销、加工承揽、工程建设等法律关系中的有关需求,在保全证据、股东资格股权继承、拍卖现场监督、商标转让等方面制定个性化的公证服务方案,推广特色公证“服务产品”。
打造公平发展的法治环境。严格依法行政,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加强涉企的行政复议案件办理工作,落实涉企业行政案件涉案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增强服务质效,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扎实做好惠企政策落实,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在各级政府机关树立诚信守诺、违约赔偿的理念,在双招双引、政府采购、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加强前置合法性审查,严格兑现依法依规作出的政策承诺,切实履行合同义务。
优化社会治理体系,维护“宜居”和谐家园
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全县各级调委会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春节两会期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校园周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扫黑除恶“三清底一转变一提升”百日集中行动矛盾问题大清底活动以及“喜迎建党百年维护和谐稳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行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积极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条防线。
推进法律服务重心下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为基层开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创造更好条件。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激发基层活力,强化政策、制度、机制保障向普法基层一线倾斜。及时换届基层调委会、发挥“一村一法律顾问”作用、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提升基层法治人居环境。护航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以法治保障乡村产业发展、保障城乡融合发展、保障乡村有效治理、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加快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营造法治宣传浓厚氛围。坚持宪法宣传贯彻始终,专业法宣传不放松,制定《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民法典》学习宣传安排部署和推进会,举办《民法典》知识竞赛,掀起《民法典》学习热潮。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任前考试、宪法宣誓等制度,广泛持续开展领导干部带头讲法活动。抓牢青少年重点群体的普法教育,在各中小学开展“送法进校园”“开学第一课”“晨读宪法”“关爱明天,与法同行”“听报告会有感”主题班会、模拟法庭、宪法演讲比赛等系列活动,在全县所有中小学配齐法治副校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
责编: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