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大江晚报」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趁热吃、趁热喝”,甚至和别人吃饭时也经常劝人“趁热吃”。从冒着热气的面条,到热乎的包子饺子,以及滚烫的茶饮……很多人的饮食一直离不开“热”字,感觉吃热的才养生。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想到过热饮食对身体的伤害。
过热饮食当心食管癌
年3月,发表在《国际癌杂志》上一项涉及5万人的研究表明,茶水温度≥60℃、倒茶至喝茶时间在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LancetOncol)杂志上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警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在报告中,中国、土耳其及南美洲国家的研讨发现,这里的人们通常习惯饮用65℃或70℃以上的水、咖啡或茶,罹患食管癌的风险也随之提升。
趁热吃有“三伤”
每一口烫嘴的食物或热饮,都会对食管、胃带来一次伤害,而且你却毫不知情。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恕军介绍,食道是咽和胃之间的消化管,也是消化道的起始段。吃的食物都要通过食道的蠕动才能抵达胃部,这也是唯一的通道。食物吞咽后是由咽腔进入食道上端的,然后食道肌肉伴随波形的蠕动,让饮食沿食管下行至胃。
自吞咽开始,至蠕动波到达食管末端进入胃部,这个过程大约需要9秒钟。要知道,我们人脑识别图像仅需13毫秒,9秒对于我们人体本身的“运行”来说已经相当长了。
如果把超过65℃的热食吞下去,这就意味着,每吃一口,我们食道要经过9秒钟被烫的梦魇。食物温度过高,会灼伤食管黏膜并使之坏死,长期下去,可使该部位癌变。
“尤其国人爱吃的火锅、麻辣烫等食物,那都不是仅仅65℃了,有不少人习惯夹着滚烫滚烫的食物直接往嘴里送,一次两次我们的食道还可以耐受,但长此以往就可能会发展成食道炎症,再不注意就不可避免地成了罹患食道癌的高危人群。”李恕军医生表示,如果把食物吃下去并感觉到烫,已经是在刺激和伤害食道了。
此外,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祖立提醒,正常情况下,人体口腔和食管的温度是36.5℃—37.2℃,能耐受的高温是50℃—60℃,高温食物从口腔进入胃部的过程中,三个部位都很受伤。
第一关进入口腔,烫伤的口腔黏膜容易形成溃疡;第二关从咽部沿着食管游走,食管内壁的黏膜能耐受的最高温度是60℃,易受损;第三关是胃黏膜。
杨祖立强调,若饮食过烫造成吞咽轻微不适,可喝温开水、牛奶等补充液体,短时间内禁食避免进一步刺激,如有炎症还需及时消炎,减少内部水肿、形成疤痕的风险。
不凉也不热最健康
“趁热吃”的习惯该改改了!那么,吃东西、喝水,多少温度才合适呢?答案是:“不凉也不热”,应该在35℃到40℃。从现在开始,每个人试试这么做:平时不要吃过烫食物,刚出锅的菜凉凉再吃,捞出的火锅菜放在盘里晾一会;刚沏好的茶不要贪图热乎乎的快感。
王楠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