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声势浩大的减负行动,家长、学生、老师、校方眼中如何看待?教育减负,这个喊了数十年的口号,究竟如何更好地落地执行?
目录
各地整顿战役打响,家长、学生却不习惯没有培训班的日子
减负政策分析,在高校扩招前后差别极大
喊了几十年的教育减负为何越来越“重”
真真正正的教育减负,如何奏效?
导语
叮叮叮……放学铃声响起,冠冠的妈妈准时在校门口等着他,当然,妈妈并不可能专门为了接孩子放学而向单位请假,这串放学铃来自某课外培训机构,晚上8点放学铃响起,孩子们陆陆续续走出教室,不过,依然还有“拔尖”的孩子留在教室让老师“开小灶”,迟迟不愿离开。
在北京,像冠冠这种情况并不为奇,一般家庭经济实力中产及以上的家庭,在学校之外,周一至周五让孩子上英语、数学补习班,周六日上各种兴趣班是标配,甚至家长们会私下嘀咕,男孩子学足球、篮球太out了,不如学点马术、棒球,看起来倍帅气有面儿,女孩还是离不开琴棋书画那几样,多多益善。
在小学阶段,一般下午学校3、4点就放学了,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让托管班把孩子接走最省心不过了,托管班既能管接送、吃喝,还能辅导孩子做作业,两全其美。
冠冠妈说道:“托管班毕竟不是专门做补课培优的,主要起看护作用,要让孩子成绩提高,还是得上课外培训班。”
今年2月,教育部等4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数月来,山东、天津、北京等省市陆续响应减负号召,4月9日,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家校外培训机构共同签署《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此外,在国内“迎春杯”、“走美杯”等小升初热门学科竞赛项目也均被叫停。
以为中小学减负为名而颁布的政策、意见、规定在家长、学生、老师、校方眼中如何看待?教育减负,这个喊了数十年的口号,应该怎么更好地落地执行?
1、各地整顿战役打响,家长、学生却不习惯没有培训班的日子?
“我读小学时就报了英语课外培训班,初中还是英语,高中时报了物理、数学(培训班)。”
小金(化名)目前是上海一所大学的大一学生,他向鲸媒体坦言,自己从小学起就报了校外的辅导班。而来到上海读大学之前,小金一直在四线城市的重点中小学就读。
“以前每天下午4:40放学,平时晚上不补课,都是周末补课。”虽然课外补课太多会感觉疲惫,但小金也理解父母期望自己出人头地的意愿。“增加或减少(课外培训班)是按照那一门的学习成绩来决定的。我们班有一半的同学都在外面补课。”
像小金这样每周末参与K12校外补课的学生并不少见。有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每天课外写作业的时间是2.82小时,时长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将近3倍。而课外培训机构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
中国教育学会年底发布的《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研究报告》中称,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的市场规模超过亿元,人均花费约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规模万至万人。
去年夏天,小金从四线小城顺利地考入了上海海事大学。几个月前,他和父母发现,之前补课的地方(机构)突然关门了。“那个机构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数英物化生都能补课。我读初一时就看到它们已经开了,至少开了有十年时间。原来我有十多个同学都在那家机构补课。”
四线小城培训机构的关门其实是因为今年2月开始的全国整顿。从年2月下旬开始,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明确要求要坚决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减负战役在今年正式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通知》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减负通知。其实在年,“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已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K12龙头陆续“摆明立场”
随着整顿通知的出台,各地纷纷开展了专项治理。
4月,山东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除了对省内各地的培训机构开展统计摸底工作、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等相关证件的机构进行指导督促,还对教师提出了相关规定。
比如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课后作业,小学三年级及以上课后作业严格控制。科学设计作业内容,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不布置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型作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严禁教师“上课不讲、课后讲”;严禁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个人拉生源等等。
天津市教委等部门也在4月下发了《严禁中小学校有偿补课和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补课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行为的纪律规定》以及天津市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十不准”等文件。
“十不准”的文件中提到,不准21:00以后继续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开展培训活动;不准在未经当事人同意或者请求的情况下,向其住宅、交通工具等发送招生广告或者以电子信息方式向其发送广告。
4月25日,北京市公布年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同时市教委、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联合印发文件,要求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将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等行为。
从5月开始,北京市一年级至高三年级的所有中小学生,都将上网填报课外报班情况。填报的补课数据与学生学籍数据绑定,学生可以在家自主填报内容,数据直接汇总到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服务平台,学校老师都看不到。“此举是为了尽量减少学校体制内干预的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有关负责人说。
4月9日,来自全国家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部指导下共同签署《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承诺依法、诚信、规范办学,避免“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绝不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等。新东方、学而思、学大教育等家校外培训机构成为首批签署自律公约的机构。
作为全国K12培训巨头之一,学而思在这场整顿中也开始“谋变”:多个培优课程已经停止报名;学而思的“主打产品”奥数班今后将不再被作为业务重点。据悉,整顿通知下发之后,此前在学而思培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