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法银,男,48岁,高青县第一中学历史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时刻牢记教育使命,践行教育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更是在别人最需要社会温暖的时候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居仁由义的淄博人的风采。
开拓创新助力学校添新彩在高中学校,年级主任是一个兵头将尾的角色,这里既有学生管理的繁琐,又有教师队伍协调的辛苦,更多的还要承受来自内心的自我加压,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岗位上,张法银一干就是16年。在学生们眼中,他是兢兢业业守护学生的好老师;在老师们眼中,他是身先士卒、忠诚担当的领路人。教育的改革大潮从来就不曾有分秒的停歇,这让每一所身处大潮之中的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所在学校的教学质量,帮助更多孩子考上更好的大学,更好的圆人生之梦,他不仅多次赴山东省实验中学、广饶一中、滕州一中、邹城一中、淄博市实验中学等省内十几所学校学习,更是将远行学习的脚印留在北京、上海、浙江、河南、河北等省市。每到一处,他都与对方学校的老师详细交流,虚心请教,然后详细记录。回来后,结合本校实际,与同事们一道探讨,修改,尝试。勤于实践助力学生成优才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学校统筹安排,于年成立了第三教学部,并由他亲自担纲。不言而喻,这既是信任,也是重压;既有开创格局的机会,又有第一个吃螃蟹的风险。面对困难,他以一往无前的勇气迎难而上,从招生到选聘教师他都一丝不苟,从制定奥赛计划到制定优秀学生培养方案他都亲力亲为,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不放弃指导学生成才的任何一个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的奥赛培训一等奖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两年来,该校已有4名同学分别在生物学、化学、信息学等学科的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省一等奖,另有20余名同学先后获得省二等奖或三等奖,奥赛成绩从无到有,并且走到了全市的前列。同时,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两年中先后有8名高一高二的学生获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或少年创新试点班的报考资格。所有这些,都为学校突破教学瓶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大爱无疆无私助人著华章在他人眼中,张法银老师一直是一个忧他人之忧、急他人之急的热心肠,从同事到学生,从邻居到陌生人,很多时候都能得到来自这位平凡人的援手。年,还处于学生时代的他便开始无偿献血,至今已无偿献血近十次。早在年,他就登记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捐献志愿者。年9月的一天,红十字会告知他与一患者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他没有任何犹豫,欣然同意捐献。有人提醒他这不是个小事情,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身体。他说:“能在别人最需要自己的时候救下对方才是大事。”可是就在他决意捐献干细胞前后,他却遭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有三位亲人身患疾病,需要住院手术治疗。他一方面需要奔走在寻医问药的路上,一方面又要备课上课,坚持教学管理不松懈。有时候一整夜陪护病人,第二天抽空打个盹继续参与学校的值班和教学。面对三位至亲罹病,这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尽管身心俱疲,面容消瘦了不少,但是救他人于危难的决心却更加坚定了。在一位亲人做完手术的第二天,医院履行捐献诺言。考虑到捐献者的安全,整个捐献过程要持续一周,在这一周之中,他承受着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尽快捐献成功,同时期盼自己的亲人也赶快好起来。在另一位亲人手术后的第二天,他也顺利捐献了毫升造血干细胞,为他人带去了重生的阳光。捐献完成返回的当天,他没有在家休息,而是立刻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他是那样的谦虚内敛,他身边的同事直到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