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高校智能机器人创意大赛五年总结大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发布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版)。北京联合大学以92项获奖获评A-,跻身全国前10%,位居北京市高校第10位。
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共采集了25项高校机器人相关竞赛共条数据(其中参赛数据条,获奖数据条),时间截止到年8月31日,从获奖贡献、参赛贡献两个维度构建评估模型。
本轮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机器人竞赛指数(本科,版)对分数位于前50%的学校进行评级,并划分为A+、A、A-、B+、B、B-、C+、C、C-等九个等级,对前50%的学校分省列出省内排序。
自《中国制造》规划公布以来,机器人产业已经被定义为我国必须要占领的高地,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年,北京联合大学率先在中国高校成立机器人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德毅担任院长。
机器人学院汇聚优势师资力量,拥有一支由专任骨干教师及国内外高校、知名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有北京市重点建设的现代制造工程技术中心和北京市工科综合实验中心机电分中心,拥有完善的试验教学设备及设施,为教学和科研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学院开设面向智能机器人、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机器人工程专业面向智能服务机器人产业,致力于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随着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逐渐走向系统化,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蓬勃发展。近年来,在校、院、系三级领导的通力支持下,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形成了优秀骨干教师融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充分研究机器人工程专业在OBE理念下的新工科育人规律和育人方法,提出“以赛促学,以学助赛,学赛结合,相辅共进”的特色培养方针,重视机器人工程专业第二课堂教学,尤其注重学科竞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专业师生通过比赛,紧跟机器人行业发展,不断拓宽专业视野,增长个人才干,捧回了诸多荣誉:
在第十一届北京市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机器人学院以机器人工程专业学生为主体的代表队,在金晓明、李克鸿、门森、徐亚茹、商新娜等老师指导下,分获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在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机器人工程专业学子13位同学参加了深度学习智能车赛项、助老服务机器人赛项、智能车F1挑战赛,共获得全国总决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北京市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
机器人竞赛水平已经成为观察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特定维度,诸多荣耀的获得也彰显了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不断提升的人才培养质量。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在就业市场上供不应求,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与工信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年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万人。面向未来,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仍将继续坚持“注重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和开放实验室为依托,不断提升学生科技活动水平,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追求卓越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