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切除整个乳房和附近所有淋巴结10余年后,乳腺癌患者JudyPerkins发现在当年发病区域再次出现肿块。尽管Perkins随后积极接受了激素疗法和化疗,但很快她的肺和肝还是出现了癌细胞转移灶。就在她以为已是穷途末路时,美国癌症研究专家StevenA.Rosenberg博士领导的一项临床试验却成功地将她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这项试验就是新免疫疗法——一种修改版的“过继细胞转移(adoptivecelltransfer,ACT,即通过向肿瘤患者回输在体外扩增或激活后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细胞,以达到杀伤肿瘤目的的一种抗癌疗法,如TIL、TCR-T、CAR-T等)”。
治疗前和治疗22个月后体内肿瘤情况早在年,Rosenberg博士的研究小组就成功利用从患者肿瘤中提取出的T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infiltratinglymphocytes,TILs),经体外扩增回输到患者体内后,治疗了转移性黑色素瘤。但有科学家认为,ACT之所以在治疗黑色素瘤方面很有效,是因为这类癌症具有很高的体细胞突变或获得性突变,而对于一些常见上皮癌或起源于器官内层的、突变水平较低的癌症(如胃癌、食道癌、卵巢癌和乳腺癌)来说,这类疗法不会太有效。
在对Perkins的试验中,Rosenberg博士的团队找到了存在于Perkins体内的、能够识别癌细胞基因突变的为数不多的免疫细胞,并将这些免疫细胞在体外扩增成了“一支抗癌大军”(约亿个抗癌细胞),然后注射到Perkins的血液中。在被注射这些细胞大概10天后,Perkins就开始感觉到肿瘤变软了。再过不久,她的肿瘤就完全消失了。此后的两年半,她一直保持无癌的状态。于是,她拾起行囊开始了她的旅行生活。
治疗成功后的JudyPerkins爱上了皮划艇那么,这项新的疗法是如何施行的呢?简单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研究人员对她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DNA与RNA进行了测序,并在她的肿瘤中鉴定出了62种不同的突变。
接着,研究人员检测了来自Perkins的不同TILs,并最终鉴定出了能够识别4种突变蛋白的TILs,并将其在体外扩增后回输到Perkins体内。
同时,Perkins还接受了检查点抑制剂pembrolizumab(一种PD-1抗体)的治疗,以防止肿瘤微环境中的某些因子会让回输到其体内的T细胞失活。
最后,这种新免疫疗法确实成功治愈了Perkins的晚期乳腺癌,并已维持无癌状态两年半。
日前,这一振奋人心的案例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Rosenberg博士认为,由于ACT以往对这类癌症中的治疗不及在其他突变较多的癌症中那样成功,因此在实体上皮肿瘤患者中出现这样的结果很重要。尽管该研究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由于这一新免疫疗法依赖于突变,而不是癌症发病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或许可以借此来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
Steven博士(图片来源:Wikipedia)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世界各地的医疗界人士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延长人类寿命的路上不断求索。尽管此治疗病例仍属个案,但却让我们看到了晚期癌症的治愈曙光。为我们服务的科学家们都已经如此努力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自己的健康呢?
乳腺癌作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治愈率可高达80-90%。因此,中国一直在大力推动公益性乳腺癌筛查的普及,与宫颈癌筛查一并组成适龄女性全员的“两癌筛查”。但由于我国相关专业医生严重不足,让乳腺癌筛查难以大规模推广,让尽可能多的女同胞受惠。
幸好,科技的进步给筛查产能的瓶颈问题带来了解决方案。国内医疗IT界的尚医云团队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的技术基础上,推出了乳腺癌B超筛查机器人——“小济医生”。医院临床验证,它的准确率可与专家水平相媲美,充分证明了其可靠性。除了审阅B超视频影像,向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辅助诊断意见外,“小济医生”还十分轻便易用,利于对基层赋能,也便于女同胞们进行自我检查,让患者得到尽早治疗,远离乳腺癌的魔爪。
医药科技和IT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患者看到了抗击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各种癌症的曙光。希望“天下无癌”的日子能早日过来!
参考资料
1.Immunerecognitionofsomaticmutationsleading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