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比如,机器人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航模比赛、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等等,在特色化育人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让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得到了特长性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这是竞赛活动好的一方面。
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竞赛活动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弊端和不足。这里主要是学生和家长参加竞赛的功利性太强,违背了竞赛的初衷,导致竞赛活动成为了成为组织部门乱发证书,学生参与竞赛造假,让别人代做竞赛项目等多种不好现象,尤其是一些学校把学生参加竞赛的获奖,当作学生升学的参考的怪现象。
作为长期研究特色教育的环球教育观察,多年来坚持竞赛的非功利性,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类竞赛,只要是有关组织部门组织的竞赛,让学生交钱参赛的一律不参加,尤其反对竞赛举办方以“住宾馆,组织竞赛和交通”为名收取学生的费用。
随着竞赛活动的日益泛滥,很多社会组织、协会和公司看到了有利益存在,就采取在各省市设立委托机构,设立办事处等多个名誉,组织学生参加活动,收取高额费用,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
不过,这种现象,会随着双减政策的多个配套政策的出台而逐步规范。
环球教育观察了解到,教育部、中央编办、民政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修订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修订,正式印发了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了面向中小学生的竞赛活动管理制度,坚持素质教育导向,更好地发挥竞赛活动的育人功能。
经过细读管理办法,结合自己的多年特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环球教育观察认为本次修订的管理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第一,竞赛和竞赛产生的结果,不作为中小学招生入学的依据。环球教育观察建议,对于主动参加竞赛活动的学生,其竞赛成绩,可以写入参加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体现学生的成长记录和兴趣爱好,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走向或者生涯规划,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样既可以体现出竞赛的作用和意义,也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从功利性中脱离出来。
第二,竞赛活动管理中提到了竞赛举办者或者组织者,要做到“八个不得”,这种严格的要求是剔除竞赛活动营利性,让学生自主选择竞赛的前提和保证。
在以前的竞赛中,有些组织机构打着参赛费,评审费,证书费等多种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加重了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让一些有兴趣而支持不起费用的学生远离了竞赛活动。
还有些国际性的比赛在中国举办,而国际竞赛举办方并不收取费用,有些省市的组织者,在本省市组织比赛,以让学生住宾馆、吃饭、交通、运送道具为名,收取学生的费用,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收费。
如果举办方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竞赛,可以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竞赛活动中来,可以使得竞赛更好地发挥其活动育人的功能上来。
第三,竞赛活动没有了功利性,竞赛的公平和公正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环球教育观察建议,各级各类竞赛的举办者,要从提高举办竞赛质量上下功夫,让竞赛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兴趣交流的平台和展示能力的角逐场,经过多年的竞赛组织积淀,一定会会吸引更多的孩子参与到竞赛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