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与时俱进,做无纸化测评的推动者——访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名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连锋
编者按:“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各校积极探索,致力于通过多种方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无纸化测评作为其中一种有益的尝试,为“双减”更好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保障。《教师报》编辑部邀请多位校长就如何进行无纸化测评,推动“双减”工作分享他们的实践和思考。
本期访谈嘉宾为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名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陈连锋。
人物简介:陈连锋,中共党员,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书记兼校长、远东二小“名校+”教育联合体总校长。获得全国“双有”先进个人、“西安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称号、、年度教师专业发展先进个人、陕西省第六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知识网络竞赛优秀校长奖、“绽放战役青春、坚定制度自信”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莲湖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记者:陈校长,您好!“双减”背景下,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也不进行纸笔考试,一些家长反映这样很难得知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贵校是如何安排一二年级的家庭作业,帮助孩子巩固所学知识,减轻学习负担的呢?
陈连锋:“双减”是教育战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大举措。与我们实施多年的减负,从某种程度上说二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减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去家长过度的教育焦虑、减去行业过火的内卷竞争。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求学校全面进行课程、教学、作业、评价、管理等方面的改革。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对此我校全体教职员工认识一致,行动一致。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这一要求,我校已尝试多年,本学期我校又尝试了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各学科教研组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知识特点设计了学科闯关游戏,将知识融于游戏,让孩子亲自上手操作,考查的不再是知识的记忆,而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训练的不再是记忆力,而是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这其实是对我们所有教育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必须进行知识概念的重建。目前学界对于知识的共识是:知识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知识不是纯粹客观的东西,学习过程不是移植。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建构。这更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经验基础;知识的主体在于知识的意义,知识的意义由经验构成;强调知识的建构过程;强调知识的协同过程。
树立新的知识观,重建知识观,弱化书面作业,开展无纸笔化的测评,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样的实践是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以往那种揠苗助长的方式,只会扼杀孩子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只能培养出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我们要把孩子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去感知,从而学会思考,学会求知。
记者:谢谢您的解答!贵校采用的“闯关游戏”形式的无纸化测评,打破了传统纸笔考试的限制,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具体都有哪些内容?
陈连锋:本学期,我校在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尝试了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此次测评紧扣我校实施的思维项目,开展了以“小科豆思维大闯关”为主题的游艺性评价。旨在通过游戏活动训练孩子思维,测试孩子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进行,一二年级所有学科教研组结合学科知识,学生年龄特点等综合考量,设计了学科闯关游戏,将知识融于游戏,让孩子亲自上手主动操作,考查的不再是知识的背记,而是对知识理解和运用,训练的不再记忆力,而是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评价是教育专业化最后的堡垒,然而,我们的教师是否会评价,评价是否专业、评价是否重证据、不重逻辑?新时代要求我们创新人才培养,但是要有创新人才培养,首先要有创新评价,如果评价没有创新,评价方式、评价目标、评价技术没有创新,那创新人才培养就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已。
记者:您说得很有道理,我们都知道无纸化测评对学校的测评设计能力、教研能力、试题设置能力、评价合理性都有很高的要求,请问贵校在这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与做法?
陈连锋:核心素养主要是指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通俗来说,核心素养就是能做事,“关键能力”指能做成事,“必备品格”指习惯做正确的事,“价值观念”指坚持把事做正确。三个点都指向把事做成。因此,素养目标之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匹配素养目标,创设评价任务;超越知识点,超越双向细目表;产品结果导向,真实问题解决;改变评分方式,减少标准答案。既然核心素养的表现是能做成事,那核心素养最匹配的评价方式就是表现评价。因为评价方式一定要跟目标匹配,什么样的目标就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
对于一二年级实施无纸化测评我校高度重视,进行了多次的论证和研讨,也多次外派相关学科教师外出学习。各学科教研组发挥团队优势,一起协作、结合教材挖掘知识点开发游戏。
对于测试游戏的设计总体有以下几点要求:1.紧扣学科素养,凸显学科目标。这是设计的根,抓住了素养和目标,所有的设计才有方向不会跑偏。2.适应学生特点,提高趣味性,提升参与度。这是设计的本,所有活动只有且只能依附于这个本,才有意义和价值。与此同时,问题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有选择性,要适应不同程度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成就感。3.紧扣思维训练,强化思维能力。这是设计的助燃剂、催化剂,打开学生的思维,我们的活动才会更有生命力,才会点燃学生探索未知的思维火花。
记者:请问贵校对学生所取得的测评结果会做怎样的评价?能否将这些测评结果或评价有效应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
陈连锋: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测评结果在做到对学生保密的情况下,我们进行了收集整理,各教研组、教导处还对收集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及时查找教学、问题设计等各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了多次分析讨论。初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基于“学科节”的阶段性评价与学期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单学科评价与多学科融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本学期我校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无纸化测评。
记者:请您结合实际谈谈贵校开展无纸化测评的难点在哪里?又是如何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确保无纸化测评更加合理科学有效?
陈连锋:我校经过一学期的实施发现,开展无纸化测评对学校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师的情境化问题设计了能力都是挑战。一个年级所有的孩子同时进行多个学科、多个关卡的测评,各学科本身又存在学科差异,如何做到学科大融合去评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评价,如何能能将学科知识与活动融合等都是我们要思考和面对的现实问题。当然难度更大的还是教师设计统领性问题的能力,如何通过几个关卡的问题设计,达到对本学科学科素养、学科学期目标的准确把握,从而达到考查的目的,对教师来说这是新的课题,对教师自身素养的要求是极高的。为此,我校积极发挥学习和读书的优势,购买专业书籍,外出学习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进一步探索符合校情的测评。同时,积极发挥教研组合力,大家通过谈学习体会,讨论思路方法,大大思维碰撞,也产生了不少火花。
记者:有人说,无纸笔化测评为学校和教师更好了解和提升孩子的综合学业水平搭建了桥梁,起到了改方法、减负担、提素质的效果,为育人和考评合二为一指明了方向,低年级的无纸化测评是否可以改进后在中高年级借鉴应用?请谈谈您的看法。
陈连锋: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整体都是以核心素养为纲: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这六大问题是六颗珍珠,打造好还不够,还要变成项链,中间串起项链的线就是核心素养。新课标会带来新评价。无纸笔化测评的确为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和提升孩子的综合学业的桥梁,起到了改方法、减负担、提素质的效果,为育人和考评合二为一指明了方向,在低年级实施无纸化测评完全成熟之后完全可以在中高年级借鉴应用,而且我觉得中高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和已有知识等特点,实施中教师的问题的涉及面可以更广,与生活的衔接可以更密切,学科的融合度可以更高。
记者:无纸化测评的兴起,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变革与创新,您觉得为了适应无纸化测评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评价方式、评价体系、评价观念还需要作出哪些改变?
陈连锋:无纸化测评无疑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挑战,为了适应无纸化测评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评价方式应该更加多元,不仅仅拘泥于学校和课堂,应该走向生活,走向兴趣,既有纵向的学科深度,也有横向多学科维度。而评价体系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