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JAMAOncology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585947.html

导语:1月15~17日,全球胃肠肿瘤领域重要盛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肿瘤研讨会(ASCOGI)于线上隆重拉开序幕。全球领域内专家就肿瘤领域最新进展展开广泛交流,我国学者亦有多项最新研究亮相本次盛会。

其中,由医院王峰教授和齐宇教授领衔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局晚期食管鳞癌的单臂、II期临床研究”荣登大会壁报展示环节,该研究的R0切除率高达%,病理学显著缓解(MPR)率达68.18%,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为31.82%,手术患者中81.82%实现肿瘤降期。该研究的出色数据为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增添了新证据,也展示了国产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领域的新成绩。

为此,本报特邀王峰教授和齐宇教授,畅谈食管癌免疫治疗的近年进展,解读本项研究的结果与意义,并介绍医院食管癌诊疗团队的研究规划。

研究者简介研究者说王峰教授专访视频

论坛报:请您介绍下,目前食管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如何,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中有何优势?

齐宇教授:年食管癌免疫治疗领域的三大研究KEYNOTE、ATTRACTION-3、ESCORT奠定了食管癌免疫二线的标准治疗地位。年ESMO公布的KEYNOTE研究显示,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可以给食管癌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前不久,卡瑞利珠单抗针对中国食管癌全人群的ESCORT-1st研究也宣布获得阳性结果,因此可以说,食管癌免疫治疗已经进入一线治疗时代。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除了本中心开展的多项研究外,医院李志刚教授和刘俊教授开展的NICE研究也显示,免疫新辅助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而且对手术影响较少。相信随着大样本的III期研究结果的公布,必将进一步确证食管癌新辅助免疫治疗在提高pCR率及长期生存获益方面的优势。

此外,在辅助治疗领域,年ESMO公布的CHECKMATE研究显示,在新辅助放化疗后non-pCR的这部分患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进行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无病生存期(DFS),其中鳞癌患者获益更加明显,DFS高达29个月。虽然国内目前食管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常以化疗为主,新辅助放化疗方案应用相对较少,但从该研究也可以看出,针对特定人群的食管癌辅助免疫治疗可以带来长期的生存获益。未来,非常期待基于中国人群、中国方案的辅助免疫治疗研究给临床更多指导。

王峰教授:近两年,免疫治疗在食管癌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ESCORT等研究奠定了免疫单药在食管癌二线治疗中的地位,CHECKMATE研究使得免疫联合化疗成为食管癌一线治疗新的标准方案。尽管免疫治疗已成功“进*”晚期食管癌一线、二线治疗,但从机制来看,免疫治疗在体力状况较好的早期食管癌患者中有望发挥更大疗效优势。近两年来也可看到,越来越多免疫治疗用于局晚期食管癌的研究开展,众多研究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治疗模式包括术前免疫联合化疗、免疫联合放化疗、围术期免疫治疗、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等等。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基于CROSS研究和研究的结果,新辅助放化疗成为可手术切除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受到国内外指南的推荐。近两年,多项新辅助免疫联合放化疗的研究得以开展,但各项研究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大约在45%~50%之间,相较于CROSS研究(鳞癌人群pCR率49%)和研究(pCR率43%)来说,免疫治疗的加入未实现pCR率的显著提升,且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实际上,在我国可切除局晚期食管癌的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出于对围术期并发症的担忧,新辅助放化疗的开展比例不足5%,更多应用的是新辅助化疗方案。

对于新辅助化疗而言,既往研究中患者的pCR率不足10%。为了实现pCR率的显著提升,改善患者生存获益,新方案探索势在必行。在目前已公布的各项Ⅰ/Ⅱ期研究中,新辅助免疫联合化疗的pCR率在不同研究中差异较大,但整体上相较于单纯新辅助化疗均有显著提升,大约在16%~50%,本中心的数据约为30%。相信随着未来更多RCT研究结果的出炉,新辅助治疗领域将有更多免疫联合化疗方案的出现。

论坛报:由您牵头的此项“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荣登ASCOGI壁报展示,请您谈谈该研究的方案设计考虑,并详细介绍下该研究的结果。

齐宇教授:本项研究是单中心、单臂、开放标签、II期临床试验,入组的患者为cT2-4aN0-3M0的食管鳞癌患者,ECOG评分为0-1分。研究方案上,本研究采取了1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单药诱导,后续2个周期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和奈达铂,然后4-6周进行手术。主要研究终点是MPR,次要研究终点包括pCR、R0切除率、DFS、OS、安全性等。

截至年12月5日,共入组患者33例,其中22例接受了手术,结果非常令人惊奇:15例患者达到了MPR,MPR率高达68.2%,7例患者达到了pCR,18例患者实现TNM分期降低。

王峰教授:与其他中心开展的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方案有所不同,本研究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先以卡瑞利珠单抗免疫诱导治疗1周期,之后再联合化疗2个周期,然后进行手术。在研究结果方面,本研究的有效性数据相较于既往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实现了显著提升,即使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的同类型研究中也十分出色。患者术后肿瘤降期率达到81.82%,症状吞咽指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目前,本研究仍在进行当中,最终结果会在今后呈现给大家。

目前,局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已达到瓶颈,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更完善的综合治疗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以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显著提升了患者的pCR率和MPR率,相信这一出色结果对于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研究有所启迪,对于广大食管癌患者也大有裨益。

论坛报:不仅仅是本项研究,医院以卡瑞利珠单抗在食管癌领域开展了诸多探索,请介绍下您的中心未来的探索计划。对于卡瑞利珠单抗这样的国产原研创新药还有怎样的期待?

王峰教授:除了局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外,本中心食管癌诊疗团队在食管癌不同分期都有开展免疫治疗相关探索。

其一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尼妥珠单抗二线治疗EGFR高表达的食管鳞癌的研究。临床中发现,EGFR高表达食管鳞癌患者即使PD-L1高表达,其免疫单药治疗的疗效仍然较差,免疫联合抗EGFR单抗尼妥珠单抗有望提升疗效,这是团队开展本研究的初衷。

其二是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Ⅱ期临床研究。目前,食管癌免疫二线治疗虽然实现了突破,但其有效率较低,因此本中心开展了此项双艾联合方案的探索。该研究也在ASCOGI上公布,ORR达到43.3%,PFS达到4.1个月,DCR为93.3%,9个月的OS率为61.5%。基于该研究的出色结果,未来期待能够在Ⅲ期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双艾联合方案的有效性,最终推动该方案成为食管鳞癌二线治疗新的标准方案。

其三是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国局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接受术前化疗或者直接手术。术后淋巴结阳性的患者预后较差,2年复发率较高。Checkmate研究显示,对于局晚期可切除食管癌患者,在新辅助放化疗后未达到pCR的患者,免疫辅助治疗可显著提升DFS。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局晚期食管癌患者术后免疫辅助治疗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提供基于中国人群的证据。

其四,对于不可手术局晚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化疗之后,免疫维持治疗方案的探索也是团队未来的探索方向之一。

总结来看,对于食管癌这一中国特色瘤种来说,中国学者有义务开展各种临床研究,丰富临床试验数据,推动指南更新。值得欣慰的是,像恒瑞这样的民族创新医药企业投入大量物力财力,研发了多款创新药物,给中国患者带来了福祉。希望未来能够和优秀民族创新医药企业开展更多合作,突破临床瓶颈,提升患者生存获益。

编辑整理丨中国医学论坛报戈闯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精准治疗”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电话、

分享 转发
TOP
2#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29412.html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随着手术技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药物的发展,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已经成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标准治疗模式。本期“食管癌学术进展年度盘点——外科篇”中,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杨弘教授系统梳理年度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杨教授分享了食管切除术术式、新辅助治疗、辅助免疫治疗和诱导治疗转化手术方面多项重要临床研究,呈现食管癌外科治疗不断发展优化的治疗策略。

杨弘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胸科副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广东省食管癌研究所办公室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CSDE西南食管胃结合部疾病跨界联盟常务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协会(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盘点精要

手术术式

食管癌手术已经十分成熟,手术强调食管切除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对比胸段吻合和颈段吻合的ICAN研究证实了胸段吻合更好的安全性,二野和三野淋巴结清扫的彻底性、远期获益和并发症的平衡依旧存在争议,改进手术技术、设备和术中监测手段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安全和疗效。

围手术期治疗

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新辅助治疗方式不断优化。NEOCRTEC研究长期随访结果出炉,进一步确定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的标准治疗地位。CROSS化疗方案未能撼动顺铂+氟尿嘧啶(PF)经典方案的地位,而PALACE-1、NICE研究中,新辅助免疫治疗带来令人鼓舞的疗效数据,值得行大规模研究继续探索。辅助免疫治疗取得重大突破,CheckMate结果公布,多年来首次改写了NCCN指南对高危食管癌患者辅助治疗的推荐。

诱导治疗转化手术

对于T4等潜在可切除食管癌,初始化疗诱导转化手术带来良好生存获益,而放化疗诱导治疗比单纯化疗诱导手术率更高。R0切除可以获得更好的生存数据,因此对于最佳诱导治疗方式的探索还将不断持续。

责任编辑:肿瘤资讯-Jelly排版编辑:肿瘤资讯-Goo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3#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10-21/104912.html

编译:沈胤晨

来源:肿瘤资讯

一直以来,蒽环类药物在胃及胃食管癌化疗中都占有一定地位,然而随着我们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审慎评估已有的数据后,含蒽环方案化疗的地位是否依然不可动摇?这一切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直以来,在胃及胃食管癌(GEC)的治疗中联合化疗均显示出优于单药,然而在最佳治疗方案上一直没能达成共识。在欧洲部分地区,含表柔比星的方案被认为是标准治疗,但蒽环类药物的地位仍然是有争议的。在本文中,我们质疑胃食管癌治疗中蒽环的持续使用并探讨为什么我们觉得是时候要进行革新。

蒽环类药物有一些较重的*副反应,包括脱发,骨髓抑制,发热性粒缺,口腔炎,心律失常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我们必须细致权衡药物的*副反应和预期的治疗获益。尽管含表柔比星的方案在可切除和进展期GEC中均显示出可以延长生存期,但表柔比星的确切价值还从未在任何一个III期随机试验中与不含蒽环药物的可比方案头对头比较中被证明过。支持蒽环使用的证据多来源于小型的非随机对照II期研究,这些研究没有用化疗进行对照或者对照选择的方案彼此差异很大,无法确立蒽环类药物的确切价值,相关的meta分析也有其自身局限性。

基于表柔比星化疗方案的确立

蒽环类药物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用于治疗胃癌,当时的研究显示多柔比星单药在进展期疾病中有治疗作用。而*性更低的表柔比星面世后,英国研究者设计了表柔比星,顺铂和氟尿嘧啶(ECF)方案。在一项随机临床试验中,Webb等用ECF与当时的氟尿嘧啶,阿霉素和甲氨喋呤(FAMTX)标准方案进行比较,证实了ECF有更佳的治疗反应率(45%vs21%)以及生存期延长(9vs6个月),从而确立了ECF作为进展期胃癌新的标准治疗。然而这个试验没有弄清楚蒽环类药物的作用,因为两个方案中都包括蒽环类且彼此之间相当不一致。ECF疗效的提高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顺铂,甚至是因为将氟尿嘧啶快速注射改为持续滴注的原因,而这种给药方式变化已经在结直肠癌中证实可以提高治疗反应并减低*副作用。

对于可切除的GEC,里程碑式的MAGIC试验确立了围手术期进行ECF化疗的标准。可手术的GEC患者被随机分到手术联合或不联合6周期ECF化疗组中,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加用化疗组5年总生存率(36%vs23%)和无病生存(PFS)均有显著提高。虽然这个研究充分证明了可切除肿瘤中化疗的使用,却并没有定义出最佳方案同时也没有证明蒽环是不可获缺的。实际上,其他随机临床试验如CLASSIC以及ACTS-GC已经表明不含蒽环的辅助化疗方案可以提高生存,比如卡培他滨-奥沙利铂和S1,再一次突出了化疗的重要性并对表柔比星在可切除肿瘤中使用的必要性进行质疑.

Wagner等的meta分析对使用蒽环类药物进行了一定的支持.研究得出氟尿嘧啶-顺铂-蒽环联合对比氟尿嘧啶-顺铂有2个月的总生存(OS)延长,HR0.77,95%CI0.62-0.91.该结论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它仅建立在包括例患者的3个临床试验中,且大多数(例)患者是同一个试验中的。随后的一项更大型meta分析(N=)包括了10个临床试验数据,并没有表明蒽环类对PFS或OS的延长更有效。

与可选方案比较

最近的研究对含蒽环方案用于进展期或可切除肿瘤中提出了挑战,不使用蒽环的最吸引人的数据来自一个法国的III期临床试验,它将进展期胃食管癌患者随机分到氟尿嘧啶,亚叶酸和伊立替康(FOLFIRI)组及表柔比星,顺铂及卡培他滨组(ECX),结果显示两组间治疗反应,中位PFS及中位OS(9.5vs9.7月)均无差别,而表柔比星组3/4级不良反应更常见(69%vs84%),尤其是血液学*性。

同样的,加入表柔比星并不能提高可切除胃或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GEJ)的生存,CALGB试验表明术后ECF加同步化放疗相比亚叶酸-氟尿嘧啶加同步化放疗并没有提高PFS及OS.最近英国大型MedicalResearchCouncilOEO5研究也没有证明ECX比CF在新辅助化疗中的优势:可切除的食管或GEJ腺癌患者接受2周期CF或4周期ECX新辅助化疗。但是有DFS及PFS延长的趋势,该研究没有达到ECX提高OS的主要研究终点(HR0.91;95%CI,0.79-1.08),同时ECX的3/4级*副反应更大。也许在这些研究中OEO5最能体现蒽环在新辅助中的作用,因为组间的区别仅在于术前化疗中加用表柔比星及周期数的不同,鉴于ECX不能提高生存且*性较大,该研究表明胃食管癌新辅助化疗中不需使用表柔比星。

靶向治疗时代的表柔比星

胃食管癌死亡率高,转移性肿瘤中位生存不足一年,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了解的加深和新靶点的出现,我们或许可以稍微乐观一点。然而靶向治疗的应用同样提出了如何使用蒽环和化疗这一问题,一些靶向药物和蒽环的*性重叠,同时使用会增加*性,如曲妥珠单抗和蒽环。在近期的RILOMET-1(NCT)和REAL-3(NCT)研究中也能看出联合蒽环及靶向是有害的。

RILOMET-1研究将进展期MET阳性胃癌或GEJ患者分到ECX联合或不联合rilotumumab(MET抑制剂)治疗组,该研究在招募例患者后因rilotumumab组死亡例数增加而提前结束,试验组的OS,PFS及反应率都更差,尽管结果不佳原因有很多,但也强调了联合靶向治疗的合适化疗药物重要性。REAL-3研究由于化疗(EOC)联合帕尼单抗组*性过大而进行减量,导致联合治疗组的疗效欠佳,研究者认为是由于药物减量导致的疗效不佳,或许不含蒽环的简易方案如顺铂-氟尿嘧啶可以允许足量用药。

结论及前景

至今没有III期试验证实加入蒽环可以提高GEC的生存,我们现在质疑在可切除及进展期癌中应用蒽环,现在可以考虑移除含蒽环的方案,之后的药物临床试验设计中应选用不含蒽环方案如铂类加氟嘧啶。未来如果能找到一些预后标志如TOP2A,我们可以选择蒽环的获益人群,而在蒽环有足够证据前,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不含蒽环的方案疗效相当且*副作用更小。所以在没有已证实的预后标志情况下,我们又如何在未经选择的GEC人群中持续使用蒽环呢?

参考文献:

AshrafN,KimR.TreatmentofGastricandGastroesophagealCancers-DoWeReallyNeedAnthracyclines?JAMAOncol.Sep1.doi:10./jamaoncol...[Epubaheadofprint]

欢迎加入良医汇学术讨论群

请加肿瘤资讯小助手:oncologynews1

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

血液淋巴肿瘤,姑息治疗群等着你!

(本群仅为学术讨论群,只接受专业医生)

无论是研究前沿、临床解读,还是医学人文、行业趣事,都期待您的分享!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oncologynews

liangyihui.net我们会认真阅读您的稿件,一旦录用,稿费:-0元欢迎添加小编s版权声明

版权属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肿瘤资讯”。

在专业平台说观点?首选肿瘤资讯

投稿信箱:oncologynews

.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