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ROSS研究和NEOCRTEC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已成为局晚期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模式。然而,目前对于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评估缺乏有效手段,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是否一定要进行手术治疗,继续行根治性放化疗在保留器官的同时能否有相同的生存获益并不清楚。近期,台湾有一项研究探讨了FDGPET-CT在淋巴结阳性食管鳞癌放化疗后的代谢反应对于治疗疗效及序贯治疗选择的预测价值,发表在《EuropeanJournalofNuclearMedicineandMolecularImaging》上。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至年期间例伴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初始治疗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其中放疗剂量大于40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氟尿嘧啶或紫杉醇联合铂类;后续59例患者未进行手术治疗,为研究组(根治性放化疗组,dCRT组),45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切除,为对照组(手术组,TMT组),另有4例患者因期间发现远处转移未纳入生存分析。研究流程图如下:
所有患者初始放化疗前后均接受FDGPET-CT评估。放化疗后食管癌原发灶代谢完全缓解(FDG摄取完全消失,低于肝脏平均活性,且不能和周围血池背景区别)或部分缓解(FDG摄取峰值至少下降30%),同时转移淋巴结FDG摄取消失(FDG摄取峰值SUVmax低于2.5)界定为PET反应良好组(yPET-F),未达以上标准界定为PET反应不良组(yPET-U)。评估放化疗后FDGPET-CT反应情况与疗效及治疗方式之间的关系。
中位随访44个月,研究结果显示dCRT组初始放化疗PET反应与总生存(O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具有显著相关性,放化疗后PET反应良好组具有绝对生存优势,2年生存率分别为72.5%和13.7%(p0.01),2年DMFS分别为71.6%和36.6%(p=0.01)。对dCRT组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yPET-F是OS(HR0.08,p0.01)和DMFS(HR0.14,p=0.02)强有力的独立预测因子。生存曲线图如下:
PET反应不良组接受手术治疗的OS优于dCRT的可手术亚组(p=0.03),dCRT的可手术亚组优于不可手术亚组(p=0.04);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7.4个月、11.7个月和9.2个月(p0.01)。在PET反应良好组患者中,dCRT的可手术亚组、不可手术亚组与手术组的OS(p0.99)和DMFS(p=0.92)均无差异。生存曲线图如下:
FDGPET-CT可以将解剖学结构和功能代谢信息有机融合,近年来被用于食管癌放化疗疗效评估和预测等方面。该研究显示初期放化疗后原发灶代谢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同时转移淋巴结FDG摄取消失的食管鳞癌患者在根治性放化疗后有更长的OS和DMFS,疗效不劣于手术治疗,而对于初期放化疗后PET反应不良的患者更倾向于在后续手术中获益。
当然,该研究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因为是回顾性研究,结果可能受到方法学的影响,且选择偏倚和混杂因素无法完全消除。另外,研究样本量小,特别是对于亚组的分析,病例数更少,应该通过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来验证。无论如何,FDGPET-CT因其生物学优势,是目前具有潜力和价值的食管癌放化疗疗效评估和预测手段,且可能指导新辅助放化疗后后续治疗策略的选择。作为食管癌高发国家,我们期望通过开展PET-CT在食管癌中应用的前瞻性研究,找到疗效预测的最佳时间点、优选的评价指标和阈值等参数,进而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改善预后。
文献来源:
YapWK,ChangYC,HsiehCH,etal.Favorableversusunfavorableprognosticgroupsbypost-chemoradiationFDG-PETimaginginnode-positive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patientstreatedwithdefinitivechemoradiotherapy[J].EurJNuclMedMolImaging,,45(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