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感觉越来越浓,下周即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
天冷了就喜欢吃口热乎的。这不,糕妈团队的芋头小姐姐前阵子去吃了个火锅热热身子,结果不小心喝了一口刚煮沸的热汤,嘴巴没烫着,倒是把食道给烫到了。
自那以后她吃完东西,总觉得食道里头隐隐作痛(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
芋头还说自己从小就喜欢喝烫一点的汤水,然后越来越耐烫,别人觉得喝起来很烫的东西,她不觉得烫,反而觉得就是要烫一点才爽啊……
嘿嘿嘿…..烫出毛病来了吧
其实像她这样喜欢喝热饮的人有很多,特别是茶啊、咖啡啊,不热点还喝个啥?
不过,喝热水吃烫食真的对身体好吗?
另外,娇嫩的宝宝对热很敏感。给娃吃的东西,家长怕太冷或太烫,都会先试试温度,怎么试才比较靠谱呢?
今天就来讲讲这些很日常的问题,是不是很接地气嘞~
小心食道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明确将“温度高于65℃的非常热的饮品”归类为“2A类致癌物”(可能致癌的物质)。
这可不是拍脑门定下来的,世界各地都有研究人员做过研究,发现热衷于喝热饮的地区(比如南美、东非、亚洲),人们患食道癌的几率也会高出几倍。
为啥喝热饮容易引发食道癌?目前还没有定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过高的温度损伤了食道黏膜的细胞,需要制造新细胞来修复,那偶尔烫一两次,修复一下是OK的。
如果长期喝热饮,甚至成为了一种习惯,那么要小心了。食道黏膜细胞循环往复的损伤、修复,在这个过程中又经常受到热的刺激,或食物中某些可能致癌的物质的刺激,可能就生出了一些异常的细胞(癌细胞),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食道癌。
当然,我们并不想危言耸听,并不是说喝热水就会得癌症什么的,只能说长期喝太热的水可能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所以,少喝过热(高于65℃)的茶水和饮料是更健康的饮食方式。另外,经常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食道癌的诱因。
再让我多喝热水!揍你!
这样做判断烫不烫
每个人对烫的感觉差异很大,就像芋头小姐姐的事例,大家觉得很烫的东西,她没啥感觉,或许就是烫的吃多了,食道粘膜反复修复,对热越来越不敏感了。
那怎么试温度比较好呢?(你要是随身带温度计,那我也不会阻拦你
)
大人们喝热饮、吃烫食前,如果手拿着都感觉比较烫了,那么建议再凉几分钟,别急嘛!也可以用嘴唇碰一下,如果嘴唇觉得不烫,再吃进去。其实吧,体温附近的温度(35-40℃)就很适宜啊,为啥非得吃太热的呢?
而宝宝呢,嘴巴、食道对热的敏感度更高,大人觉得刚刚好的温度,对宝宝可能已经过热了。比较合适的试温度方法是用手腕来试。
比如奶液,将少量奶滴到手腕内侧。感觉是温温的,那就可以给宝宝喝了;如果感觉烫,那继续冷却一会儿再喂。(可以将奶瓶放在水龙头下冲洗冷却,或放在冷水容器中)
饭菜也是类似的,取一小点放在手腕内侧感受下。当然,具体的温热度,还是要看宝宝实际感受情况来调整的。
●尽量不要用嘴给娃试温度,一是并不准,二是病菌容易交叉感染;
如果非要用嘴试温度,那也请另外准备一把干净的勺子,且不要继续用来给孩子喂食。
●如果饭菜太烫,妈妈也不要去用嘴吹吹,唾沫星子可能会飞过去,把细菌带到宝宝的饭里;
(我们团队里一位妈妈是这么做的:宝宝对热特别敏感,但是又急着吃。这位妈妈就会把食物盛在一个口子比较大、深度又浅的碗里,凉起来快;或者准备两个碗,把面条放在较大的碗里,再给宝宝一个小碗,少量盛一点面条,这样凉的也快。)
●如果用微波炉加热宝宝的食物,可能会加热不均匀。即使你试了某一口不觉得烫,但其实某几个区域可能会很烫。
建议加热中途可以拿出来搅拌搅拌,比如需要热1分钟,那30秒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搅拌均匀再继续热。
宝宝没你想的那么脆弱
其实,控制不好烫不烫的话,可以直接等饭菜凉一点再给娃吃,不用非得吃热的。宝宝当然可以吃常温的食物,还有像常温奶啊,不是非要加热再喝。
很多家长、老人们觉得孩子肠胃太娇嫩,吃不了凉的,凉水都不敢给娃喝。
但实际上,凉的东西在嘴巴里就开始了加热模式,经过温暖的食道,曲曲折折来到胃里,早就捂暖了好嘛,真没大家想的那么凉。
吃凉一些的东西还有好处呢,比如出牙不适、嘴巴长疱疹时,甚至发烧难受吃点冰凉的食物、奶、水,可能还舒服一些。
So,别老说“吃凉的要拉肚子”了,真正让你家娃拉肚子的是这些——
感染了容易损伤肠道的病毒,比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等;感染了有害细菌或寄生虫;还有,如果宝宝对某种食物本身不耐受、过敏,或者服用了一些抗生素产生了副作用,同样也会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