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金秋之约苏河之魅比赛之燃,上艇为何越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xftobacco.com/m/

又是一季金秋,在两岸焕新的苏州河,第二届上海赛艇公开赛如约而至。和去年首届赛事相比,今年的“上艇”更注重大众化,扩大了参与度。这场城市的体育盛会,越来越值得期待,也被更多人所钟爱。

图说:第二届上海赛艇公开赛比赛现场新民晚报记者李铭珅摄(下同)

上艇之约盼了一整年

昨天中午结束下水训练,俱乐部组的新沪商队队员围在一起讨论着技战术。“左桨要拉得更早一点,我喊口令的时候跟上。”舵手提醒道。几位桨手则探讨,4.2公里的全程,是不是每隔米为单位,重新分配全程的体力。

另一边,第二年带队参加“上艇”的支付宝队教练周国洋正在给船桨做最后的细调。他带队参加过传统赛事美国波士顿的查尔斯河赛艇大赛,但近几年因为疫情无奈缺席,幸好“上艇”提供了同样高质量的赛事平台,“我们赛艇人一直期待国内能打造自己的品牌赛事。上海能在城市河道举办这样一个比赛非常好,特别是划船总会的原址就在苏州河畔。”

艇库区里,很多人都是上艇的老朋友了。原国家赛艇队运动员、同济大学赛艇队主教练周意男笑称,盼上艇,自己和队员盼了一整年,“去年参加比赛后,我们就一直想着能再来苏州河上划船。能在这个时期举办这么盛大的赛艇比赛,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非常期待今年的上艇。”

上海海洋大学赛艇队主教练孙健观察交流后发现,高校组的队伍,很多器材都更新了,赛艇运动的氛围更加浓厚,“我们的队员能交到朋友,这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就业都是有好处的。”

最骄傲的是超越自我

昨天下午2时,第二届上艇开桨。4.2公里的追逐赛道,从西昌路桥至外白渡桥一路逶迤,考验着新老参赛选手的技术、心理和意志品质。高校组的比赛中,同济大学队表现出色,摘得混合八人单桨有舵手的金牌和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的银牌。

上台领奖,第一次参赛的李建强步子迈得特别轻快,“我们这条艇三分之二选手都是首次参赛,舵手也是。”他透露,虽然是新人,但赛前大伙对上艇的赛道作了充分准备,赛道一共有6个弯,尤其第一个弯是直角弯,对舵手和桨手都是非常大的考验,全程下来左桨要比右桨累很多,所以队伍在左桨位置安排了比较强的桨手,“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有人都顶住了,这是大家特别开心的地方。比赛中,我们实现了自我超越”。

17分23秒88,男子八人单桨有舵手第三名,上海科技大学队同样为超越自我庆祝。个子高高的6号桨邱浩健伸出四根手指,“我们比去年快了40多秒”。

回忆起参加首届上艇的情景,身为队长的小邱特别感慨。当时科大的赛艇队组建才一个多月,参赛的目标定为完成比赛,“去年还出了一些意外,我们被对手超了,还撞了船……”为此,今年队伍无论在技术动作还是最后的成绩都有大幅提升后,大伙都特别感动,“今年再来上艇,我们是有一些压力的,如果说首届是试试水,第二届则要证明自己。很骄傲我们做到了。”

校园最大的体育社团

连续两届上艇的举办,让赛艇运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有兴趣并愿意尝试这项水上运动的越来越多。在上海科大赛艇队的组建过程中,邱浩健有深刻的体会。

小邱来自青岛,曾是帆船运动员,在上海科大读三年级时,学校第一次组建赛艇队。有水上运动背景的邱浩健作为发起人,帮着老师一起招募队员,“刚开始并不顺利,因为大家对这项运动不太了解,但队伍成立半年后,人就很容易招了。”现在赛艇俱乐部是科大规模最大的体育类社团。小邱说,学校一届本科生人,赛艇社团就有多名活跃的社员,平时的训练、活动社员们都积极参与。

今年上艇的高校组首创对抗赛制,比赛总成绩里还包括陆上赛和赛艇文化推广。在“体能担当”环节,每支队伍的参赛队员通过陆上划船器完成米、0米和米的线上竞赛,这部分成绩占比30%。另占30%的是“宣传担当”环节,各队通过微博发布文字、视频,以吸引更多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