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源增流方能根治土壤污染
目前全国年出产重金属污染粮食达1200万吨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会议提出将实施 土壤环境保护工程 ,加快形成国家土壤环境保护体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多达2000万公顷以上,占耕地总面积的1/6,约有65%的污灌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全国每年出产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1200万吨。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土壤学专家侯彦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不断加重,且存在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的现象,南方污染普遍重于北方。而且,重金属在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作物等系统间相互污染。
因重金属造成的水源和土壤污染已对中国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百姓身体健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土壤中的重金属还很可能被农作物果实吸收并积累,最终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患。即使所有加工环节再环保,食品安全也难以保证。土壤污染已经让食品安全的保障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苏南的一个亿元村,每年钢铁厂上亿元的分红使该村农民家家都住上了小洋楼,但问及居民的平均寿命,却只有60多岁。主要原因是当地化工厂太多,环境污染代价惨重,那些被污染的土壤与水不断缩短着当地居民的寿命。 郑风田说。
高层正是意识到了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决定将严格保护耕地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加强土壤污染物来源控制;严格管控受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提升土壤环境监管能力等5个方面来防治土壤污染。
不过,这5方面的工作还只是提纲携领式文件,要想真正防治土壤污染还需要把这些工作进一步细化。专家表示,彻底根治土壤污染还需要 除源增流 。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生态环境研究室副主任于法稳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环境保护这一国策的执行力度一定要加大,甚至要给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权力,坚决禁止行*干预环保。国家对违规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也要进一步加大,大幅度地提高其排污和违法成本。 中国土壤污染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环保工作彻底没到位。地方官员在固有的GDP观念的影响下,时常会发生行*干预环保的事件。
郑风田则认为,单单如此还不够,中国排放指标有些过于陈旧,没能及时更新。为了保证根治土壤污染我国必须提高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周围的排污标准,甚至要高于发达国家的标准。否则,土壤污染还会继续。
在 除源 的同时,中国还应该加大土壤污染的治理力度。例如,引进西方发达国家土壤修复技术,并尽最大力量推广使用。 土壤修复就是在耕地上种植可以吸收某种重金属的植物。这样一来势必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影响农民收益。国家一定要出台相关的补贴标准,给予农民一定的补偿,以此提高农民修复土壤的积极性。 郑风田说。
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的。郑风田认为,我国目前遭重金属污染的土地究竟有多少,各种土壤污染主要分布在哪里,不同区域、不同地块的主要污染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还是一笔糊涂账。当前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摸底清查,只有做好摸底排查工作,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