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爸妈,趁热吃有致癌风险,这次真不是谣言
TUhjnbcbe - 2021/3/16 11:34:00

小时候一生病,我妈就做特别烫的汤让我快点喝,还说趁热喝,出一身汗病就好了。

病好没好不记得了,但每次都烫得我嘴巴掉一层皮。

从小到大,应该不少人都听父母念叨过「饭要趁热吃,凉了不好」。

但实际上,趁热吃,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甚至有致癌风险。

-正方:趁热吃,舒服,对身体也好,凉了伤肠胃。

-反方:趁热吃,伤食管,长期趁热吃,可能会得食管癌。

问题来了,究竟谁说得对?

「趁热」会烫伤黏膜,甚至致癌

「趁热」会烫伤黏膜,甚至致癌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喝了一碗热汤,或者吃了一顿火锅后,牙龈和上颚会出现红肿、麻木的感觉,这其实就意味着口腔黏膜被烫伤了。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饮食过烫甚至有致癌风险。

口腔和食管的表面,是一层娇嫩的黏膜,食物的硬度、温度,都会对它造成伤害。

其中,温度对它的影响特别明显:

10℃~40℃最合适

50℃~60℃勉强能耐受

65℃以上会造成烫伤

食物从口腔到食管,再进入胃部,大约需要9秒钟。这就意味着,如果吃了一口烫的东西,口腔和食管要承受被烫9秒钟。

偶尔烫伤,黏膜倒是还可以自我修复。但是经常趁热吃东西,食管在长期反反复复「损伤-修复-损伤-修复」的过程中,发生不良修复的几率增加,可能导致不正常的「异型性」细胞越来越多,恶变就可能发生了。

这样趁“热”才合适

说到这里

可能有的吃货已经开始惴惴不安了

怎么才能让自己不被“烫”出癌症?

难道以后吃饭只能放凉了再吃?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夸张

人的口腔和食道最适宜的进食温度是:

10℃~40℃

温度在40℃左右的食物最合适

这类食物既不烫嘴、口感也不会降低

还能细嚼慢咽

以便对食物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所以

吃东西时不能吃太热的食物

可以让食物稍微冷却,晾一会儿再吃

入嘴的时候感觉有一点点温,而不是烫口

除了吃东西,喝水、喝汤也是这样的

同时

如果入口的食物太烫,应该赶紧吐出来

不要让它“强行落肚”

对食道造成进一步伤害

这4类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

食道癌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发病过程长

有的甚至需要十年或二十年的时间

早期食道癌症状不明显

但在吞咽粗硬食物时

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觉

比如

吃第一口食物时常感到被噎住

可自行消失,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或者

吞咽不适或食道内有异物感

或者

胸骨后胀闷或轻微疼痛

……

食道癌只能通过胃镜筛查

建议以下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胃镜:

1食道癌高发地区

(河南、河北及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区

以及川北、苏北、闽北地区)

2有食道癌家族史

3长期吃太烫、太辣、抽烟喝酒

岁以上的人

所以

大家都慢点儿吃吧

特别是一起吃火锅的时候

毕竟没有争抢,就没有伤害啊~

吹一吹,晾一晾再吃

更健康!

本文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爸妈,趁热吃有致癌风险,这次真不是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