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癌饮食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食管癌,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
TUhjnbcbe - 2021/3/6 18:53:00
治白癜风的药方 http://m.39.net/pf/a_4658921.html

食管癌是继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后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数超过22万例,死亡约20万例。超过9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5年生存率不足20%。早期食管癌所占比例低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

近期我科成功开展了数十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为广大早癌患者解决了病患,改善了生活质量。

所有患者术前胃镜及病理均提示为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术前完善相关检验检查,无内镜治疗禁忌,魏志主任为他们实施早期食管癌或癌前病变ESD治疗。术后禁饮食1天,第2天进流食,并给予抑酸、保护黏膜等治疗。术后5-7天若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则出院,院外继续口服药物治疗。术后患者按要求进行定期随访。

魏志主任正在与助手完成ESD手术

病例举例:患者李XX,男,69岁。因反酸、烧心3月余,发现食管黏膜病变1月入院。外院胃镜示:食管中段黏膜病变。活检病理示:(食管中段)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原位癌。术前完善检验检查,无内镜治疗禁忌,我科为患者实施了食管黏膜病变ESD术。ESD术后病理示:“(食管28-32cm)鳞状细胞原位癌(Tis,m1),累及10/15条组织,病变范围16X15mm、12X10mm。肉眼分型:0-IIb型。脉管未见癌组织浸润(V-、Ly-)。标本侧切缘和基底切缘未见癌组织残留”。该患者术后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按时出院。目前按要求在随访过程中。

ESD操作步骤:1.白光所见;2.NBI所见;3.放大内镜所见;4.病变碘染色后表现;5.延迟观察“粉红色征”阳性;6.标记病变边缘;7.剥离病变;8.术后创面;9.术后标本。

术后病理:食管原位癌

部分患者的ESD标本复原图

早期食管癌是指病灶局限于黏膜层,且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早期食管癌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大多数患者是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发生转移性症状后就诊而发现,此时肿瘤往往已达中晚期,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于内镜医生来说任重而道远。

目前该病病因尚不明确,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食物真菌污染、腌制食品、红肉类、高温食物、辛辣和油炸食品、吸烟、饮酒、遗传等可增加发病风险。贲门失弛缓症、胃黏膜萎缩、头颈部及上呼吸道鳞癌、食管腐蚀性损伤史等也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内镜检查是发现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所有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内镜筛查。对于符合下列第1项和2~6项中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①年龄超过40岁;②来自食管癌高发区;③有上消化道症状;④有食管癌家族史;⑤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⑥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如果不是高危人群,但出现下述报警症状,建议及时行内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报警症状包括:胸骨后疼痛不适、进食滞留感或哽噎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上腹部隐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

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通常经内镜下治疗即可根治,疗效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5年生存率可超过95%。因此,有高危因素或报警症状的患者,建议及时行内镜检查,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肿瘤提供更好的机会。

两位早癌患者与科室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消化内二科位于10号病房楼1层,依托于消化中心,以“消化道肿瘤的微创治疗及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内镜治疗”为科室特色,同消化内一科一起,致力于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内镜微创治疗。科室不但承担门诊、病房、保健查体等患者的胃肠镜检查与治疗,医院消化内镜医师的内镜规范化培训进修任务及消化内镜相关疑难疾病的会诊工作。

联系消化内二科医生办公室-。

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管癌,早发现早治疗早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