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SCOGI/序言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成立于年,是世界上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致力于癌症的预防、治疗及改善对患者的护理。其中胃肠道肿瘤研讨会(ASCO-GI)是专为临床医生,科学家以及癌症护理和研究界的所有其他成员而设计,将涵盖各种多学科主题,专家教授将提供有关胃肠道疾病进展的见解。
在1月12日早上,本届ASCOGI的摘要揭开庐山真面目,本期ONCO小编带您一睹精彩的胃癌/食管癌口头报告风采,共同接受前沿进展的熏陶与洗礼!
”
1
JACCROGC-07研究:病理分期pStageⅢ期胃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S-1vs.S-1+多西他赛治疗的3年RFS和OS
Abs
背景:JACCROGC-07是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旨在探索Ⅲ期胃癌(GC)患者D2胃切除术后应用S-1联合多西他赛与S-1单药相比的术后情况。第二次中期分析证明,与S-1单药相比,S-1联合多西他赛可显著改善RFS。根据独立数据和安全性监测委员会的建议终止了该研究,并在ASCO上报告了结果,并发表在《临床肿瘤学杂志》。由于已完成入组3年,因此使用患者的更新信息进行预先计划的分析。
方法:D2胃切除术后,pStageⅢ期GC患者随机接受S-1联合多西他赛或S-1方案。其中S-1联合多西他赛的双药组的给药方式为:第1周期,给予S--mgBID,口服2周,停药1周;第2-7周期,多西他赛40mg/m2Day1,S--mgBID,口服2周,停药1周;第8周期至术后1年,S--mgBID,口服4周,停药2周。S-1单药组的给药方式为:S--mgBID,口服4周,停药2周,持续至术后1年。例的样本量的3年RFS需增加7%。需要例的样本量来检测3年RFS增加7%。主要终点为3年RFS,次要终点为OS、TTF和安全性。
结果:本次研究分析,在42.5个月(0.3-85.16)的中位随访期内,例患者中例患者复发、例患者死亡。S-1联合多西他赛组的3年RFS为67.7%,显著优于S-1组的57.4%(HR0.,95%CI:0.-0.,p=0.);S-1联合多西他赛组的3年OS为77.7%,S-1组为71.2%(HR0.,95%CI:0.-0.,p=0.),证实了对患者生存显著的改善作用。
结论:对于接受D2胃切除术而未接受新辅助化疗的pStageⅢ期胃癌患者,建议使用S-1+多西他赛辅助治疗。
2
FIGHT研究:Bemarituzumab联合mFOLFOX6一线治疗进展期胃/胃食管交界部腺癌(FIGHT)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实验
Abs
背景:Bemarituzumab是一种首创的选择性结合FGFR2b的人源化IgG1单克隆抗体,抑制配体结合并介导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性。一项关于Bemarituzumab单药治疗在实体瘤中无剂量限制性*性且难治性FGFR2b+胃癌(GC)患者的Ⅰ期研究中证实客观缓解率(ORR)为18%。
方法:FIGHT研究(NCT)是一项全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试验。研究纳入不可切除的非HER2+且FGFR2b过表达或FGFR2扩增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GC患者。患者接受mFOLFOX6治疗,并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Bemarituzumab15mg/kg组或安慰剂组,每2周一次,第8天再给予一次7.5mg/kg。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关键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总缓解率(ORR)和不良事件频率。
结果:在评价肿瘤的例1LGC患者中,例(30%)为FGFR2b+。在随机分组的例患者中,77例接受Bemarituzumab+mFOLFOX6,78例接受安慰剂+mFOLFOX6,例接受IHC检测为FGFR2b+,26例接受ctDNA检测。结果显示,Bemarituzumab组vs.安慰剂组的中位PFS分别为9.5个月vs.7.4个月(风险比
结论:约30%非HER2+的晚期GC患者被确诊为FGFR2b+。在这项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Ⅱ期研究中,Bemarituzumab联合mFOLFOX6显著改善了PFS、OS和ORR的临床意义和统计学结果。角膜AEs和口腔炎的增加与水肿相关。这些结果支持GC的前瞻性随机Ⅲ期研究,并可在其他FGFR2b+肿瘤类型中评价Bemarituzumab。
3
DELIVER试验(JACCROGC-08):肠道菌群基因组通路预测纳武利尤单抗在进展期胃癌中的疗效
Abs
背景: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胃癌(GC)患者中显示了生存获益。约60%的患者在晚期对纳武利尤单抗无反应,因此GC亟需其独特的预测标志物。数项研究显示,抗PD-1免疫治疗的疗效与各种类型癌症中肠道菌群组的组成相关,但当前对GC的了解甚少。因此,我们研究了肠道菌群基因组通路是否能够成为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GC患者的预测因子。
方法:观察性/转化研究(DELIVER试验:UMIN)入组了例接受纳武利尤单抗单药治疗的晚期GC患者,为探究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前采集的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标志物。主要终点为肠道菌群组中的基因组通路与纳武利尤单抗疗效之间的关系,并且无论首次评价时是否出现疾病进展(PD)。次要终点包括菌群组标志物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几种关系。
结果:研究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培训队列的PD为62.2%(95%CI54.7-69.3),验证队列的PD为53.2%(95%CI47.0-59.4)。与PD患者相比,在非PD患者中观察到更多样的菌群。尽管在Bonferroni方法下没有显著统计学上的通路来验证主要终点,我们仍旧发现在训练队列(p=0.)和验证队列(p=0.)中,KEGG通路中上皮细胞通路的细菌侵袭与纳武利尤单抗的临床结果相关。在首次评价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时发现该途径上调与PD相关。在两个队列的菌属探索性分析显示,Odoribacter杆菌和韦荣球菌(Veillonella)与肿瘤对纳武利尤单抗的反应相关。
结论:我们的转化研究首次表明,肠道菌群中,上皮细胞通路的细菌侵袭可能成为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晚期GC的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此外,我们发现胃癌特异性肠道菌群可以预测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
4
局部进展期胸段食管癌术前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的影响:多中心Ⅲ期JCOG研究结果
Abs
背景:我们进行了三组随机的Ⅲ期试验,比较顺铂+5-FU(CF)与多西他赛+CF(DCF)与放疗+CF(CF-RT)作为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术前治疗,计划在年进行主要的随访分析(JCOG)。本研究旨在评价三组术前治疗后,术前治疗对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风险因素的影响。
方法:潜在可切除的晚期胸段食管癌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三种术前治疗,随后接受开放或胸腔镜食管切除术联合局部淋巴结清扫术。研究比较接受DCF和CF-RT患者与接受CF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探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年12月至年7月期间,例患者接受了随机治疗方案(CF/DCF/CF-RT;//)。在例合格的患者当中,例患者接受了手术(//)。两组之间的患者特征没有差异。接受CF-RT患者的中位采集淋巴结数量显著低于接受CF患者,分别为49例vs.58例(P0.)。接受DCF的患者的2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接受CF的患者,为44.8%vs.56.2%(P=0.)。接受CF-RT患者的2级乳糜胸发生率高于接受CF患者,为5.1%vs.1.1%(P=0.)。接受DCF和CF-RT患者的再次手术和院内死亡发生率与接受CF患者无差异。多变量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和开放性食管切除术与2级围手术期并发症增加独立相关。CF-RT与2级乳糜胸发生率增加相关(相对风险4.84;P=0.)。
结论:与标准术前CF治疗相比,术前DCF和CF-RT不会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风险,但CF-RT会增加晚期胸段食管癌食管切除术后乳糜胸的风险。
参考资料:(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1、Abs:Confirmedthree-yearRFSandOSoftherandomizedtrialofadjuvantS-1versusS-1plusdocetaxelaftercurativeresectionofpStageIIIgastriccancer(JACCROGC-07).
2、Abs:Randomized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ledphase2studyofbemarituzum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