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群可以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又有哪些可以预测免疫治疗疗效的标志物/检测方法?
筛选出适宜的人群,是免疫治疗获益的前提和关键。
在11月8日北京的第十五届世界食管疾病大会上,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了PD-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对比化疗在晚期食管癌的二线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就目前已经公布的PD-1单抗在食管癌研究的数据来看,免疫治疗针对食管癌的有效性显著优于化疗。一项代号为KEYNOTE-的临床试验,招募了来自全球的例复发性转移性食管癌患者,发现食管鳞癌对免疫治疗有明显偏好,特别是PD-L1阳性的患者中,免疫治疗K药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9.3个月和6.1个月,降低了31%的疾病死亡风险。K药也因此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性转移性的PD-L1CPS≥10的食管鳞癌。是不是只有PD-L1阳性才适合免疫治疗呢?
答案是否定的,后续KEYNOTE-研究的亚洲亚组和中国亚组分析发现,亚洲尤其是中国食管鳞癌患者,使用K药数据甚至更优于全球PD-L1阳性的食管鳞癌患者。在例中国复发性转移性食管癌患者中(其中例都是食管鳞癌),K药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8.4个月和5.6个月,降低了55%的疾病死亡风险。更重要的是,K药组的1年生存率也超过化疗组的一倍(36.3%vs.16.7%),意味着原先不能活过1年的食管鳞癌患者在K药的帮助下可以活得更长更好!当然,如果是PD-L1CPS≥10的食管鳞癌,K药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总生存期分别为12个月和5.3个月,生存时间翻倍达到惊人的1年,降低了66%的疾病死亡风险;K药组的1年生存率更是化疗组的三倍多(53.1%vs.16.1%)
为什么免疫治疗如此偏好中国的食管鳞癌?
有专家认为,中国食管癌人群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临床特征还是治疗反应等方面,均和西方人群有较大差异。中国食管鳞癌多见,可以说是“吃”出来的癌症,长期抽烟喝酒,吃滚烫、腌制的食物,都会损伤食管上皮细胞,积累更多的肿瘤突变负荷,最终导致食管鳞癌。另一方面,食管癌大多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出现转移没有手术机会,而且药物治疗选择有限,只有传统的化疗,大多食管癌患者化疗后会出现再度复发。中国食管癌肿瘤负荷高,化疗效果不佳,反而使用免疫治疗开创了一片新天地,证明了东西方人群食管癌在免疫治疗方面的巨大差异。
PD-1单抗之所以成为当今讨论度极高的新型治疗,一是因为疗效,二是因为安全性好。以KEYNOTE-中国亚组研究为例,K药组的三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只有化疗组的一半(21.0%vs.42.4%)。较传统化疗带来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呕吐、脱发相比,免疫治疗的安全性更好,副作用较小,并且相对容易管理和控制。
K药兼具了免疫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和KEYNOTE-相同的是,在肺癌的KEYNOTE-和KEYNOTE-研究中,K药的中国人群数据也显示优于整体全球人群数据的明显倾向,中国人群死亡风险降低的幅度约为全球人群的两倍,安全性基本一致。
K药是不是最适合中国人的PD-1单抗,答案有待更多来自中国临床研究的数据揭晓。我们也期待K药能够在中国“本土化”上继续发力,惠及更多患者。
毕竟,K药在美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免疫药物之王”,从年获批首个恶性黑色素瘤适应症以来,治愈了美国总统卡特,到现在陆续获批的22个适应症,可以说是屡战屡胜。我们也憧憬K药能够尽快在中国斩获食管癌适应症,继续刷新自己的常胜记录,依此为突破口征服消化道肿瘤版图,造福广大患者。
从临床应用来说,如果患者一线考虑免疫治疗,目前需要检测PD-L1。但有医生认为,如果联合化疗,甚至可能无需检测PD-L1,因为PD-L1阴性或者刚刚阳性(>1%)的病人,也能从免疫联合化疗中获益。但是检测的好处在于,更加有利于指导药物的选择。
傅俊惠您的赞赏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