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食管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健康。近几年来,免疫治疗为各个癌种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食管癌领域也不例外。年6月19日,中国创新原研药——卡瑞利珠单抗再传捷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既往接受过一线化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此次获批是基于随机、开放、化疗阳性对照、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ESCORT的研究结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诚挚邀请中医院医院王绿化教授接受专访,介绍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现状,分享免疫联合放疗进展,解读ESCORT研究意义,阐述民族原研药卡瑞利珠单抗的进步与收获,展望食管癌治疗之未来。
王绿化教授专访视频
Q1食管癌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肿瘤,对其早诊早治是我国专家学者近年来较为重视的方面。请您谈谈,我国食管癌早诊早治的现状如何?面临的难点有哪些?近些年取得了哪些进步?王绿化教授: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之一,发病和死亡病例占全球总数的40%~50%之多。因此,我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食管癌的预防、早诊早治和规范化治疗。早在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我国在食管癌高发地区河南省林县建立了全国食管癌防治研究试点基地。此后至今的几十年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领域内学者的不懈努力下,人们对食管癌的认识更加深刻,对食管癌的预防与规范化治疗也有了长足进步。如今,我国食管癌的转化研究和基础研究已经走在国际前列。
在食管癌的早诊早治方面,我国学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沈琼教授发明“沈氏拉网法”(双腔管带网气囊)进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以有效发现食管早期病变,在早年广泛应用于食管癌高发地区的筛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镜在食管癌筛查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通过内镜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进行及时干预,可以阻止其发展为食管癌,有效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对于筛查中发现的早期食管癌,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ESD)/黏膜切除(EMR)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治愈率能够达到90%以上。随着内科、外科、放疗技术近些年的整体进步,我国食管癌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总的来说,食管癌的早诊早治使得人们对食管癌有了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