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家设立宪法日第6年,也是“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贯彻执行第二年。这6年,我国法治建设、普法工作具体有哪些变化?
核心提示:由点及面,全面铺开,社会组织公益普法,日渐向细化、专业化发展,部分地方政府以社会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形式,积极推动其主动承接、参与公益普法。
陕西省咸阳风轮小学学生上街宣传普法知识。受访者/供图记者
薛应军
责编
田雄
“我们的身体不容侵犯!”
年11月15日,在西安市新城区建筑小学,刘燕英看着讲台下一双双纯粹、干净、黑色的大眼睛,声音分贝比平时高了很多。刘燕英希望,她的讲课能引起大家注意,让更多孩子在这场以防性侵为主题的法治讲座中真正学会自我保护。
刘燕英是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的一名志愿者。她曾对年全国涉猥亵儿童罪判决书统计发现,城市受害女童比农村多一倍,受害人年龄集中在7至11岁,最小的2岁。刘燕英认为,一场讲座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她希望社会组织也能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
这是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普法活动的一个缩影。
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会组织或参与普法活动。”陕西省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主任刘仁琦说,成立于年12月的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以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为依托,专门从事公益社会工作服务。近年来,该中心与公检法合作常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参与普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帮教等。
“法治讲座、发放宣传册等传统普法活动,我们每年大概举办30多场次。”刘仁琦说,依托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师生资源的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近年来常以点带面,创新普法宣传方式,组织志愿者以情景剧、小品等多种形式进校园、社区普法。
“学生志愿者参与普法,我们尽量从参与过相关司法实践活动的志愿者中选取。”刘仁琦说,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组织普法活动,多以志愿者参与过中心相关工作为基础。西北政法大学级学生安凯尔安外尔,就是这样成为普法志愿者的。
担任陕西指南针司法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之初,安凯尔安外尔被派往某派出所协助民警与一名涉嫌盗窃的少数民族少年沟通。原来,该少年因与父母产生矛盾,私自跑到西安寻找叔叔,未果后,无钱买票回家遂在西安火车站行窃,被抓。这对安凯尔安外尔触动很深,“普法很重要”。至此,他多次主动报名到陕西汉中、宝鸡等偏远地区宣传法治知识。
这是陕西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普法的点滴片段。年5月18日,陕西省首届高校法治文化节开幕式隆重举行,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30所高校30个学生社团,以联盟形式成立陕西省普法志愿者协会,共同为陕西普法工作贡献资源、智慧。
据陕西省普法志愿者协会秘书长褚宸舸介绍,他们以课题经费、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为依托,常在国家禁毒宣传月、宪法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高校师生开展宪法知识、禁毒防艾知识等宣传,组织学生参与学法、用法知识竞赛及影片观摩等活动,其社会效果明显。
但不限于此,年1月经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的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同样也开展反校园欺凌、女童保护、禁毒防艾宣传等法治宣传活动。“公检法司重在普及法律知识,我们侧重从心理角度对受害人或被害人行为进行干预、修复。”该学会会长周苏鹏说。
周苏鹏说,心理工作者参与普法活动,可以让未成年人保护、青少年犯罪预防及禁毒防艾工作形成闭环。比如,在性侵案中,公检法比较